[发明专利]一种物品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9021.2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荐民;张丽;李元景;陈志强;王锋;史俊平;何远;陈超;黄玮;杨洋;孙尚民;宗春光;胡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臂 门式框架 物品检测装置 伸缩运动 伸缩装置 竖臂 待检测物品 辐射成像 检测通道 物品检测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品检测装置,包括:门式框架,包括位于顶部的横臂,和位于所述横臂两侧并与所述横臂连接的两个竖臂,所述门式框架通过所述横臂和所述两个竖臂所围成的区域构成检测通道;以及基于辐射成像的物品检测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门式框架,用于对通过所述门式框架的物品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横臂包括伸缩装置,能够通过自身的伸缩运动改变所述横臂的长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运动改变所述横臂的长度,从而提升对不同待检测物品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货物、组合式货物、车载式货物或车辆的检测多由门架类检测系统完成。其中,针对可自主移动的车载式货物或车辆的检测,可通过固定式的门架类检测系统完成;而针对无法自主移动的货物或组合式货物,则需未门架类检测系统再额外配备传送带等移动设施。
然而,由于货物种类多样,尤其是对于组合式货物、车载式货物或车辆的检测而言,由于待检测物品的形状、尺寸难以统一,需要在检测区域设置适用于不同形状、尺寸待检物品的检测装置,并将待检物品按照形状、尺寸不同而分类,以分别通行与自身形状、尺寸相对应的检测装置,导致检测效率低下。
此外,对于部分组合式货物、车载式货物和车辆而言,其宽度方向的尺寸远小于长度方向的尺寸。对于这类货物,以其宽度方向通过检测装置时,对检测装置的可通行性要求较低。然而,在检测区域中,货物码放、车辆停放往往比较紧密,调整所述组合式货物、车载式货物和车辆的角度,并以其宽度方向通过检测装置的操作难度往往较高,同样导致检测效率底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物品检测装置,能够提升物品的检测效率。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品检测装置,包括:门式框架,包括位于顶部的横臂,和位于所述横臂两侧并与所述横臂连接的两个竖臂,所述门式框架通过所述横臂和所述两个竖臂所围成的区域构成检测通道;以及基于辐射成像的物品检测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门式框架,用于对通过所述门式框架的物品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横臂包括伸缩装置,能够通过自身的伸缩运动改变所述横臂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至少一级的伸缩油缸。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横臂包括:伸缩横臂,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竖臂,能够伸长或缩短以改变所述横臂的长度;和固定横臂,一端连接至所述两个竖臂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伸缩横臂。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物品检测装置包括:升降装置,能够通过自身的升降运动使所述两个竖臂做上升或下降运动。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物品检测装置包括:轮式行走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竖臂的下端,能够通过自身的行走运动使所述物品检测装置相对于地面行走和转向。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物品检测装置包括:射线舱体,设置于所述两个竖臂之一,所述射线舱体包括射线源,能够发射探测射线对通过所述门式框架的物品进行扫描;探测器,设置于所述门式框架,能够探测所述探测射线在所述物品上的透射信号或散射信号,以便进行扫描成像;和防护墙,设置于所述两个竖臂中的另一个。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或任一优化后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横臂包括:伸缩横臂,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竖臂,所述伸缩横臂能够伸长或缩短以改变所述横臂的长度;和固定横臂,一端连接至所述两个竖臂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伸缩竖臂;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探测器设置在所述伸缩横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9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