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片以及利用该散热片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9074.4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7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禹伟;刘长洪;范守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片 以及 利用 电子 装置 | ||
一种散热片,其包括:一自支撑的碳纳米管结构和多个氯化钙颗粒,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括多个碳纳米管,所述多个氯化钙颗粒设置在所述多个碳纳米管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所述散热片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片以及利用该散热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件加工技术的发展、处理器芯片的微型化以及用户终端的小型轻量化,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众所周知,处理器性能的上升必然伴随着功率的上升,从而增大发热量。Intel的Core i7 860CPU的发热功率已经达到了95瓦,而目前先进的Corei9系列的功率更是高达130瓦。在这样的发热量下,处理器的表面温度会迅速上升,由于在高热量下出现的电子迁移现象会严重破坏处理器中的半导体结构,导致器件出现故障甚至完全报废,因此,普通的散热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手持设备的推广,更是把散热问题从系统性能的后台直接放大为用户体验,不良的散热处理会影响用户操作终端的直接感受。因此,电子设备对于新的散热材料以及散热结构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对于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手持游戏机为代表的手持设备,其采用的散热方案为散热贴膜:通过在设备主板的大功耗元件上贴取以石墨为主要原料的复合材料,将热量均匀散布开来,传导至机体的后盖板均匀散出,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然而,利用石墨作为散热材料还存在着热导率较低、散热不够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的散热片以及利用该散热片的电子装置。
一种散热片,其包括:一自支撑的碳纳米管结构和多个氯化钙颗粒,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括多个碳纳米管,所述多个氯化钙颗粒设置在所述多个碳纳米管上。
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散热片和一发热元件,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发热元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片由自支撑性的碳纳米管结构和氯化钙颗粒复合而成,该自支撑性的碳纳米管结构可以承载更多的氯化钙颗粒,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该散热片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再利用水分蒸发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在热量散发的过程中,所述散热片依然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以不断地吸水-水蒸发-吸水-水蒸发,从而使得该散热片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拉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垂直交叉设置的两层碳纳米管拉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纳米管絮化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多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碾压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多个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碾压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CaCl2/CSCNT复合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CaCl2/CSCNT复合膜的XRD(X射线衍射)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CSCNT膜的吸附容量-时间曲线和吸水量-时间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CaCl2/CSCNT复合膜和CaCl2/Buckypaper复合膜的吸附容量-时间曲线及吸水量-时间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CaCl2/MWNT复合颗粒的吸水量-时间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CSCNT膜和CaCl2/CSCNT复合膜的温度-时间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9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