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9215.2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5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程思琪;陈志联;李抱树;梁永锋;陈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辉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D5/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7 | 代理人: | 陈志超;唐敏珊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绳 轿厢 气缸 保护装置 钢丝绳 意外移动 导轨 气泵 静止 继电器 安全性能 轿厢停止 门感应器 气缸柱塞 驱动方式 向前运动 自锁结构 传统的 机械力 控制柜 下压板 限速器 夹住 气压 自锁 脱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当轿厢脱离门位时,层门感应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柜的继电器上,气泵开始工作使得气压瞬间充满刹绳气缸,刹绳气缸柱塞向前运动,推动刹绳板,使位于刹绳板和下压板之间的钢丝绳在刹绳气缸的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力下静止,最终使得轿厢静止在导轨上,提高采用刹绳气缸代替传统的机械力结合限速器的驱动方式来实现刹绳,可以有效提高刹绳精度;刹住钢丝绳后,整个保护装置通过自锁结构实现自锁,即使刹绳气缸或者气泵出现故障也能夹住钢丝绳,使轿厢停止在导轨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轿厢停止在目的层后开门,人或者货物上下因电梯钢丝绳和曳引轮摩擦力下降或者制动不良使轿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脱离门位,层门感应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通过机械力结合限速器的驱动方式夹紧钢丝绳,最终使得轿厢静止在导轨上。但是,这种方式的精确性比较低,安全性能较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机械力结合限速器的驱动方式的精确性比较低,安全性能较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包括固定安装板、气缸安装板、刹绳板、下压板、刹绳气缸和气泵,所述刹绳气缸固定安装在气缸安装板上,刹绳气缸的气缸轴与固定安装板连接,刹绳板与气缸安装板连接,所述气泵与刹绳气缸通过气管连接,钢丝绳置于刹绳板和下压板之间。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在固定安装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气缸安装板和刹绳板均穿过导向柱,在刹绳气缸的带动下,气缸安装板和刹绳板沿导向柱前后移动。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导向柱设置4个,4个导向柱分别位于刹绳气缸的四周;气缸安装板和刹绳板在刹绳气缸的带动下沿4个导向柱前后移动。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在导向柱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气缸安装板和刹绳板之间,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气缸安装板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刹绳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对刹绳气缸实现自锁的自锁结构,当刹绳气缸在刹绳后,自锁结构对刹绳气缸实现自锁,直至故障被排除后,自锁结构才会复位,刹绳气缸才能复位。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所述自锁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安装板和下压板之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刹绳气缸的侧面,在限位板上设置有卡槽,在刹绳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有安装环,在安装环上设置有自锁块;所述自锁块卡入卡槽实现刹绳气缸自锁,自锁块退出卡槽解除刹绳气缸自锁。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在安装环上设置有自锁气缸,所述自锁块与自锁气缸的气缸轴连接。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设置两个,两个限位板分别位于刹绳气缸的两个相对侧面,在安装环上设置有两个自锁气缸,在每个自锁气缸的气缸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自锁块,一个自锁块与一个限位板对应配合;通过两个自锁块对刹绳气缸实现自锁。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还包括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刹绳气缸连接。
所述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其中,在下压板上设置有与钢丝绳形状匹配的齿状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辉电梯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辉电梯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9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导轨压片距离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安全下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