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设计算量施工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0185.7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5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楠;李美衡;尹越;郭晓岩;张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量 全生命周期 映射 应用 工程特征 规则设置 汇总计算 基础模型 计算规则 楼层设置 人员成本 三维模型 三维设计 施工管理 施工要求 时间成本 输出形式 应用设计 映射结果 智能布置 明细表 导出 预览 施工 三维 绘制 输出 统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设计算量施工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应用BIM软件revit进行三维设计;施工图模型完成后,直接应用设计模型进行BIM算量;应用BIM算量软件进行工程设置、楼层设置、映射设置、工程特征设置;将Revit模型进行三维模型映射,并进行映射结果的确定和修改;在计算规则中按相应定额规则设置工程量输出形式、扣减规则及工程量优先输出顺序等;模型绘制不完全的部分可进行二次智能布置;进行汇总计算;将三维算量结果导出算量明细表和算量汇总表;将Revit模型上传到施工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可进行基础模型预览。本发明运用Revit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算量结果符合实际施工要求,节省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出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设计算量施工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化以及建筑构件及安装设备形式、数量的剧增,绝大多数建筑BIM模型已满足不了市场对BIM模型数据传递的要求,满足不了BIM模型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现有的BIM设计方式普遍纯在模型构建属性信息不全,构件命名不规则,未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对模型进行分割等问题,在不规范的BIM模型基础上进行的BIM算量的准确性便大大降低,甚至于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并不能传递给施工直接应用,造成了大量的BIM模型搭建的重复性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设计算量施工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设计算量施工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应用BIM软件revit进行三维设计,按造价及施工人员提出的需求,按设备及构件实现三维算量对模型深度的要求进行建模,同时不同施工段分段建模;
S2:设计施工图完成后,应用施工图模型进行三维算量;
S3:应用BIM算量软件进行工程设置、楼层设置、映射设置、工程特征设置;
S4:将Revit模型进行三维模型映射,并进行映射结果的确定和修改,将未映射部分手动进行映射,同时可在映射规则库中进行一类映射的添加和修改;
S5:在计算规则中按相应定额规则设置工程量输出形式、扣减规则及工程量优先输出顺序等;
S6:模型绘制不完全的部分可进行二次智能布置,如构造柱、过梁等;
S7:进行汇总计算,可分专业、分系统、分楼层进行分别计算;
S8:将三维算量结果导出算量明细表和算量汇总表;
S9:将Revit模型上传到施工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可进行基础模型预览、三维审批;
S10:经施工方认可的模型在平台上进行施工模拟、进度跟踪及成本管理。
优选的,S1中具体操作步骤为:S11、在revit中进行建筑、结构、设备专业的设计,首先建立中心文件,并将中心文件保存到服务器;S12、各专业设计人员在revit软件中将用户名修改为“专业-姓名”,通过服务器打开中心文件,并建立本地文件,按专业划分工作集,并分配权限;S13、各专业设计人员在本地文件中进行各自的设计工作,并注意及时进行与中心文件的同步和最新工作集的载入;S14、设计阶段按照设备及构件实现三维算量对模型深度的要求进行构件命名、属性设置并不同施工段分段建模。
优选的,S11中的中心文件包括建筑、结构与设备。
优选的,S2中BIM算量包括土建算量与机电算量。
优选的,S14中分段建模包括分层,分段,分区域建立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1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