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0363.6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彭安堂;金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华夏国医馆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K36/8969;A61P1/10;A61P7/02;A61P25/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晓佩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纳豆 气血 黄豆 通畅 吸收率 桃仁 中药 当归 发酵步骤 治疗效果 重量份数 黄芪 丹参 川芎 灵芝 通脉 发酵 通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各个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黄豆100‑120、灵芝5‑7、黄芪5‑7、丹参5‑7、当归5‑7、桃仁5‑7和川芎5‑7。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主要是黄豆和中药的发酵步骤。本发明治疗效果好,便于服用,制备方法简单。本发明具有通血、通脉、通气的功效。本发明中药和黄豆经过发酵后吸收率提高,有效成分提高,药效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血不通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经络就像是一种空间通道。“经”有路径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络就像路径和水网联系小镇 村庄一样,遍布全身,联系着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
气血在其中运行,输送着营养和信息,所以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的通道。很简单的理解如果通道不通了,自然就会有很多疾病出现了。就像平时我们所经常听到和提到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经络不通的典型表现。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推疗手法、温经调理方法和食疗,针对经脉进行调理,疏通经络,改善身体皮肤的微循环,缓解机体压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但是推疗手法和温经调理方法治疗方法需要推疗技师高超的手法,且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费时费力费钱。食疗通常时间长,疗效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便于服用,制备方法简单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各个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黄豆100-120、灵芝5-7、黄芪5-7、丹参5-7、当归5-7、桃仁5-7和川芎5-7。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中各个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黄豆100、灵芝6、黄芪6、丹参6、当归6、桃仁6和川芎6。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党参5-7、山药5-7、甘草2-4、大枣10-12、熟地黄5-7、黄精5-7和枸杞子5-7。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中各个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黄豆100、灵芝6、黄芪6、丹参6、当归6、桃仁6、川芎6、党参6、山药6、甘草3、大枣10、熟地黄6、黄精6和枸杞子6。
进一步的,一种所述的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称取原料,将全部原料洗干净,用3倍黄豆重量的水浸泡黄豆6小时以上,用2倍组合物中的除黄豆外剩余全部原料重量的水浸泡组合物中的除黄豆外剩余全部原料6小时以上,黄豆和组合物中的除黄豆外剩余全部原料混合,用蒸汽蒸20-30分钟,蒸熟后在密闭条件下降温至45℃以下,得到熟料;
(2)培养基灭菌加入斜面保存的纳豆菌转接到38℃摇瓶培养24小时;
(3)将熟料和培养基培养后的纳豆菌混合密闭发酵培养,发酵时间24小时,发酵温度37-39℃,发酵湿度70-90%;
(4)发酵完毕后降温至4℃保温24小时即得使气血脉络通畅的纳豆组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纳豆菌的添加量为培养基质量分数的7%-9%。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包括牛肉膏1%、蛋白胨1%和氯化钠0.5%,余量为水,百分含量为质量百分含量。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121℃灭菌20-30分钟。
纳豆性平,味淡,归心、肠、胃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润肠通便。用于高血脂、动脉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降低心脑血管血栓、动脉硬化和静脉曲张发生风险,调节血脂、平稳血压,改善微循环。预防治疗便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华夏国医馆,未经石家庄华夏国医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