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1073.3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2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鲜锋;张建民;郑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4 | 分类号: | B32B27/04;B32B27/08;B32B27/30;B32B27/34;B32B27/36;B32B33/00;B32B37/04;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基体层 增强层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聚苯乙烯 聚碳酸酯 丙烯腈 丁二烯 共聚物 聚酰胺 制备 机械性能 热塑性聚合物制品 热塑性聚合物 抗冲击性能 聚合物层 叠合物 热压合 增强体 带材 取向 熔融 软化 纤维 | ||
1.一种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由增强层和基体层构成;所述增强层为聚合物一的取向带材、或纤维制得的增强体;所述基体层由聚合物二构成;所述基体层比所述增强层易于熔融或软化;所述聚合物一由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或该四种聚合物中的至少两种形成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聚合物二由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或该四种聚合物中的至少两种形成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品由包芯纱线的织物一层以上经热压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制品由增强层和基体层的叠合物经热压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一为聚酰胺,所述聚合物二为聚酰胺、聚碳酸酯或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共混物;
或所述聚合物一为聚碳酸酯,所述聚合物二为聚酰胺或聚碳酸酯;
或所述聚合物一为聚酰胺与聚碳酸酯的共混物,所述聚合物二为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共混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材宽度或纤维直径为0.05~10mm,所述纤维选自加捻纱线、异形纤维、差别化纤维、长丝、复丝、股线、展宽纱、包芯纱或竹节纱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加捻纱线,捻度为1000捻/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体选自于非织造毡材、片状模塑料、团状模塑料、网材或织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为机织物、针织物或编织物,所述机织物的结构形式选自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三维正交结构或2.5D编织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增强层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基体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制品的至少一个表面层为基体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所述热塑性制品的表面层为增强层,与表面层邻接的层为双层基体层。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之间不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为薄膜、片材、丝、带、毡或织物,其单层厚度为0.05~200mm,优选为0.15~7mm。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制品,其特征在于,热压合成型过程中,增强层熔融或软化部分的体积所占增强层总体积的比例范围为0%~50%,优选为0%~30%;基体层熔融或软化部分的体积所占基体层总体积的比例范围为30%~100%,优选为70%~100%。
15.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包芯纱线的织物一层以上热压合成型,控制热压温度使所述包芯纱线的包缠纱线部分或全部熔融或软化形成基体层,所述包芯纱线的芯纱不熔融或软化、或者部分熔融或软化形成增强层。
16.一种如权利要求3-14任意一项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增强层和基体层按铺层设计进行铺层叠合,然后热压合成型,控制热压温度使基体层部分或全部熔融或软化,增强层不熔融或软化、或者部分熔融或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10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囊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浮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