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微测井获得浅地表声波测井与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1484.2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9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钟翼;田钢;陈吴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G01V1/4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测井 测井 合成地震记录 地表 浅层反射 深度域 密度测井资料 声波测井数据 测井信号 测井资料 地震资料 高分辨率 高频地震 松软土层 系数序列 地震波 高分辨 折射波 转换 标定 记录 浅层 子波 沉积 地层 精细 旅行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测井获得浅地表声波测井与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它结合微测井浅地表施工简便精细和声波测井纵向较高分辨率的特点,利用微测井与声波测井数据在地震波旅行时同地层深度之间的转换上的联系,根据不同深度微测井信号的走时信息,将时间‑深度域的微测井资料,转换为速度‑深度域的声波测井记录,以解决第四纪沉积的松软土层介质通常情况下无法获得基于折射波初至的声波测井记录问题,结合密度测井资料得到浅层反射系数序列,并与选定的高频地震子波制做成高分辨浅层合成地震记录,为浅层反射地震资料进行提供标定和约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地震勘探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地震微测井获得浅地表声波测井与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特别是利用微测井初至时间信息进行转换以获得浅地表精细速度变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微测井技术过去主要被用于调查近地表地质结构,它主要是利用一系列深度不同的震源到地面检波器的不同地震波初至到达时间来了解地下低降速带的厚度以及潜水面的深度,但难以给出精细的表层速度变化。
声波测井技术纵向分辨率较高在油田勘探开发及工程领域广泛使用,但在浅地表地球物理测井中,第四纪沉积的松软土层介质的特点及其仪器响应同常规岩石介质的声波测井特性有明显的不同,通常情况下无法获得基于折射波初至的声波测井记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微测井获得浅地表声波测井与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微测井获得浅地表声波测井与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不同深度震源所得到的微测井记录,进行初至时间提取,按照检波器位于井口和检波器距井口有水平距离两种情况,按深度由浅至深进行时间-速度转换,求得每两个激发点间的地震波速度,获得浅地表声波测井记录;
结合密度测井资料,根据Zoeppritz方程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与选定地震子波褶积得到浅地表合成地震记录,实现了在第四纪松散土壤层中得到声波测井数据的目的,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对浅层反射地震数据剖面解释的层位标定提供了基础。
进一步地,当检波器位于井口时,第n个激发点所在薄层的速度Vn为该层厚度Hn-Hn-1与该层传播时间tn-tn-1之比,即:
其中,Hn为第n个激发点的深度,tn为由检波器测得的第n个激发点的初至时间。
进一步地,当检波器距井口有水平距离时,第n个激发点所在薄层的速度Vn公式如下:
其中Hn为第n个激发点的深度,t'n是由检波器测得的地震波沿井中激发点到检波器传播的初至时间,L为检波器与激发井水平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地震微测井技术来研究近地表介质的精细速度变化,主要是利用一系列不同深度地震波初至时间信息,将时间-深度域的微测井资料转换为速度-深度域的声波测井记录,并结合密度测井资料制成合成地震记录。转换得到记录对地层的纵向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实现了提高浅地表地层波速调查精细度的目的,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地震微测井的井中观测方式示意图:(a)检波器位于井口,(b)检波器距井口有水平距离;
图2为利用某井微测井数据获得浅地表声波测井记录:(a)检波器位于井口,(b)检波器距井口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1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