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2451.X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3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杜玉亮;刘东辉;刘伟志;殷振环;杨雪松;董侃;唐蕾;姚文革;姜雪松;高吉磊;马颖涛;卜丽东;刘洋;王永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M3/04 | 分类号: | B60M3/04;H02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自动 过分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装置 控制系统 | ||
1.一种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分别与第一供电臂和中性区供电臂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压器、电流传感器、交流/直流变流器、电压传感器、直流/交流变流器和第二变压器;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与所述第一供电臂连接,用于对第一供电臂的电压进行电压变比,得到第一交流侧电压;
所述交流/直流变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低压绕组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交流侧电压转换为直流侧电压;
所述电流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交流/直流变流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低压绕组连接,用于测量交流侧电流;
所述直流/交流变流器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直流变流器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侧电压转换为第二交流侧电压;
所述电压传感器的两端均与所述直流/交流变流器的第二端和所述交流/直流变流器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测量所述直流侧电压;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低压绕组与所述直流/交流变流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与所述中性区供电臂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交流侧电压进行电压变比,得到中性区供电臂的电压;
所述交流/直流变流器和所述直流/交流变流器均为包括4个开关器件的H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压保护装置;
所述过压保护装置与所述电压传感器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真空断路器和第二真空断路器;
所述第一真空断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臂,所述第一真空断路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高压绕组;
所述第二真空断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中性区供电臂,所述第一真空断路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高压绕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
所述第一熔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臂,所述第一熔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断路器;
所述第二熔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中性区供电臂,所述第二熔断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断路器。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交流侧电流;
判断所述交流侧电流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当所述交流侧电流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直流/交流变流器以开环控制的方式将中性区供电臂的电压调整至与第一供电臂的电压相同;
当所述交流侧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直流/交流变流器在预设时间内以开环控制的方式令中性区供电臂的电压由第一供电臂的电压调整至与第二供电臂的电压相同;所述预设时间为无电区的长度与列车速度的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直流侧电压;
判断所述直流侧电压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
当所述直流侧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时,闭合过压保护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交流侧电流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
判断所述直流侧电压是否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当所述交流侧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或所述直流侧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时,断开第一真空断路器和第二真空断路器。
8.一种地面自动过分相电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流侧电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交流侧电流;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交流侧电流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直流/交流变流器以开环控制的方式将中性区供电臂的电压调整至与第一供电臂的电压相同;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直流/交流变流器在预设时间内以开环控制的方式令中性区供电臂的电压由第一供电臂的电压调整至与第二供电臂的电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24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