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的便携式多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腊肉品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3239.5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8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小波;史永强;张春江;石吉勇;石海军;吴胜斌;黄晓玮;李志华;徐艺伟;胡雪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G01N21/01;H04M1/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腊肉 品质指标 多光谱成像技术 预处理 检测 光谱图像 快速检测 预测模型 过氧化 手机 酸价 校正 样本 农产品品质检测 光谱图像数据 特征光谱 可视化 实测 采集 图像 预测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手机的便携式多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腊肉品质的方法;步骤为:S1:采集腊肉特征光谱图像;S2:测定腊肉样本的酸价和过氧化值;S3:对步骤S1获得的光谱图像进行校正;校正完毕后,对光谱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预处理后的腊肉光谱图像数据和步骤S2测定相应的腊肉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实测值,建立腊肉品质指标预测模型;S4:利用建立的腊肉品质指标预测模型预测未知品质的腊肉样本,实现对腊肉品质指标的快速检测及可视化;本发明操作简单,同时降低了检测成本,加快了检测速度,真正做到了腊肉品质的实时、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手机的便携式多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腊肉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腊肉是我国传统肉制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腊肉在储藏过程中,脂肪和油脂会发生酸败和氧化,导致腊肉品质下降或变质。酸价和过氧化值常用来衡量腊肉中脂肪油脂的酸败、氧化程度。GB 2730-2005《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中规定酸价大于4.00mg/g,过氧化值大于0.25g/100g的腊肉不合格。因此,定量快速地检测酸价和过氧化值对于腊肉储藏过程关键品质控制和保障腊肉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测定腊肉酸价和过氧化值常用的方法是依据GB/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规定的滴定法或比色法。这两种分析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测定结果稳定可靠的优点,但存在分析时间较长、需要专业实验人员进行操作且所用材料为有毒有害试剂等不足。新兴的检测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手段有高效液相法、GC/GC-MS、荧光免疫层析等技术,这些技术检测精度较高,结果较为准确,为腊肉的品质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并具有分析耗时费力、成本高昂的特点,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检测需要。
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检测腊肉内部品质,是农畜产品快速检测的另一方法,相比单一光谱检测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是光谱分析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融合,它不仅包含待测物质高分辨率的二维形貌信息,而且所含的光谱又能反映出物质的化学组份含量信息,多光谱成像技术使得食品的组分含量分布检测“可视化”,分析方法更为快速灵活。然而,传统的多光谱成像系统仍然存在体积较大的缺点,不利于腊肉品质的现场快速检测。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便捷快速的腊肉品质检测方法,提高腊肉品质的检测效率,以便对市售腊肉的品质监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腊肉品质检测技术检测速度慢,不易携带等缺点,本发明旨在解决所述问题之一,提出基于手机的便携式多光谱成像技术快速检测腊肉品质的方法。借助特征光谱和图像信息,对评估腊肉品质的两个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分别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照具体指标在被测腊肉中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图像的方式给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S1:采集腊肉特征光谱;首先选取腊肉样本,置于常温下储存;然后对便携式多光谱成像装置进行参数设置和黑白参考采集,利用便携式多光谱成像装置在不同特征波长下采集在常温下储存不同天数后腊肉样本的光谱图像;
S2:测定腊肉样本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根据国标GB/5009.37-2003方法(滴定法)分别测定S1中已采集光谱图像后相应腊肉样本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实际值;
S3:建立腊肉品质指标预测模型,首先,对步骤S1获得的光谱图像进行校正;校正完毕后,对光谱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预处理后的腊肉光谱图像数据和步骤S2测定相应的腊肉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实测值,建立腊肉品质指标预测模型,即为酸价和过氧化值预测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未经江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3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贝类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热检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