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DR技术自适应量程的网线长度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3895.5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5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州市诺方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5/00 | 分类号: | G01B15/00;G01B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袁辉;刘玉珍 |
地址: | 425000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高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dr 技术 自适应 量程 网线 长度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TDR技术自适应量程的网线长度测量方法,网线长度测量方法为从线缆一端发出一个窄脉冲波,当这个信号到达网线对端时会被反射回来,计算接收反射脉冲的时间,再利用窄脉冲波的传输速度乘以接收反射脉冲的时间,即得到网线的长度。本发明通过采用多个发射脉宽等级的循环测量方式,可以兼顾更宽范围的长度测量,能很好地解决现有市面上产品由于只采用单个发射脉宽等级所带来的“大盲区、小量程”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线长度测量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TDR技术自适应量程
的网线长度测量方法,属于时域反射(TDR)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网线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对于网络线制造厂商和销售商或工程施工来讲,需经常与网线打交道,除了要知道线材的规格、质量和通断情况外,有时还需要知道其使用的线缆长度。最简单的丈量网线长度的方式是采用卷尺测量,而采用原始卷尺丈量的方式效率很低,临时应急可以,不能大规模的应用在工程施工上,这时就需要一款电子产品进行自动测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早期的电子测量网线长度的设备都是采用电阻原理进行测量的,这种方式的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较低,但它最大的弊端是用户需提前知道每一线材类型的单位长度的线阻(即单位长度的电线的电阻)是多少,而且需找到另外一端连接上接收器才能实现该测量,这两者显然不便于实际操作;现在市面也有很多测量仪器是使用电容原理进行测量,这种方式有其好处就是无需找到线缆另一端即可测量,但受线缆材质和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很大,并且不能准确地测出短路位置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网线测量不够方便、准确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DR技术自适应量程的网线长度测量方法,其采用TDR技术,利用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测量网线的长度,更好地解决现有测量方式的缺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TDR技术自适应量程的网线长度测量方法,该网线长度测量方法为从线缆一端发出一个窄脉冲波,当这个信号到达网线对端时会被反射回来,计算接收反射脉冲的时间,再利用窄脉冲波的传输速度乘以接收反射脉冲的时间,得到网线的2倍长度,再将该长度除以2得到网线的长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窄脉冲波波形周期为20ns~200ns。
所述的窄脉冲波为阶跃源发出的快边沿信号。
所述的网线长度测量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使用发射脉宽等级1的发射波进行发射,等待接收端采集完成信号后获取其采集的数据;
步骤S2、计算平均值:跳过该发射脉宽等级的发射波部分,对后面的波形进行求平均值AVG,作为分析阀值使用;
步骤S3、根据与均值AVG对比,找出发射波的上升点TD1、峰值点TD2及下降点TD3;
步骤S4、预设开路阀值倍率R,作为判断反射波有效的依据;
步骤S5、根据反射波与平均值AVG对比,找出反射波的上升点RD1、峰值点RD2及下降点RD3;
步骤S6、对比反射波的峰值点RD2的数值与设定的阀值,若前者比后者大,则认为该发射脉宽等级有效,此时根据(RD1-TD1)得到信号传输来回所用的总时间,再判断此时间是否符合该发射脉宽等级的测量有效范围,若符合报告结果,否则重测3次,若3次都失败则确定为测量失败;若前者比后者小,则认为该发射脉宽等级3不符,更换下一个发射脉宽等级跳到步骤S1重复执行,直到最后一个等级失败,则认为测量失败,表明此情况有可能是没接线或线缆超出测量最大量程,根据L=v·t的计算原理,其中v为电信号在导体的传播速度,t为传播时间,L为2倍网线长度,能够分别计算得出各根线缆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州市诺方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永州市诺方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3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