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长尾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中凝相产物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4095.5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鹏;李印欣;刘梦莹;于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9/96 | 分类号: | F02K9/9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长尾 固体 火箭发动机 羽流中凝相 产物 收集 装置 | ||
1.基于长尾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中凝相产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发生室(1)、喷管(2)、混合收集通道(4)和连接支撑机构;
所述的燃气发生室(1)包括燃烧室壳体、推进剂、绝热层,其中燃烧室壳体为对称回转体结构的空心圆柱体,燃烧室壳体、绝热层的尺寸和材料及推进剂的装药量、装药方式由实际需求决定,燃气发生室(1)通过中心架竖直固定在试验台上;
所述的喷管(2)包括收敛段、临界段和扩张段,燃烧室壳体敞口端与喷管(2)收敛段大口端密封固定连接,且喷管(2)收敛段的外壁上有若干互不干涉且均匀分布的环形通孔,所述的环形通孔用于实现羽流中凝相产物初步降温,通孔处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扇形喷头,第一扇形喷头通过连接支撑机构中的高压软管与冷气气瓶相连接;喷管(2)的临界段和扩张段的尺寸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喷管(2)扩张段设有用于与混合收集通道空心圆柱体密封固定连接的螺纹;
所述的混合收集通道(4)主要由空心圆柱体、扩张段、收集室及收集室顶盖(5)组成;混合收集通道(4)的前端为对称回转体结构的空心圆柱体,与喷管(2)扩张段大口端螺纹密封固定连接;为进一步实现羽流中凝相产物降温,空心圆柱体的外壁面上设有若干个互不干涉且均匀分布的环形通孔,通孔处通过螺纹连第二接扇形喷头,第二扇形喷头通过连接支撑机构中的高压软管与冷气气瓶相连接;混合收集通道(4)后端的扩张段与喷管(2)扩张段结构相同,尺寸由降速需求决定;混合收集通道(4)的末端是收集室和收集室顶盖(5),收集室与混合收集通道(4)中的扩张段相互耦合;收集室顶盖(5)与收集室密封连接,收集室顶盖(5)上分布至少两个环形通孔,其中一个环形通孔通过压力传感器转接座(6)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另一个环形通孔通过第三扇形喷头与冷气气瓶相连接,同时环形通孔周围有若干排气孔,通过中空压紧螺栓(11)将过滤网固定在收集室顶盖(5)上,过滤网孔径根据凝相产物粒径决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长尾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中凝相产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支撑机构包括中心架、高压软管、支架、螺钉、垫板、固定螺栓(8)、垫片(9)、固定螺母(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长尾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中凝相产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便于凝相产物混合液收集及加工装配,所述收集室选U型收集室且底部选用环形圆柱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长尾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中凝相产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降温需求确定混合收集通道(4)的长度,从而保证凝相产物到达粒子收集室时的速度和温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长尾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中凝相产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软管选高压金属软管。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长尾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中凝相产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方法为,
步骤一:将燃气发生室(1)中的燃烧室壳体、推进剂和绝热层根据发动机实际情况进行组装,燃烧室壳体敞口端与喷管收敛段大口进行固定密封连接;
步骤二:将燃气发生室(1)及喷管(2)通过中心架竖直固定在试验台上,混合收集通道(4)与喷管(2)扩张段通过螺纹及垫片连接,连接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架用来支撑混合收集通道(4),调节支撑架及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使得混合收集通道(4)与燃气发生室(1)同轴心;
步骤三:通过螺栓、垫片及螺母连接混合收集通道(4)中的收集室及收集室顶盖(5),并安装喷管(2)收敛段、混合收集通道(4)前端及收集室顶盖(5)的第三扇形喷头及过滤网(7);
步骤四:使用高压软管分别将喷管(2)收敛段外壁面、混合收集通道(4)前端外壁面及收集室顶盖(5)的第三扇形喷头与高压冷气气瓶连接;
步骤五:将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转接座(6)与收集室顶盖(5)连接,压力传感器与PC端的信号采集系统相连接,并对压力信号空采,保证压力传感器的工作性能;
步骤六:检查并确保收集装置的稳定性;
步骤七:依次打开冷气气瓶,使得第三扇形喷头喷出均匀的冷却气体;
步骤八:启动点火装置,并开始压力信号采集;
步骤九:当燃气发生室(1)中喷出高温高速的凝相产物时,喷管(2)收敛段处喷入冷却液体,对凝相产物初步降温;凝相产物经过喷管(2)加速至超音速,从喷管(2)出口喷出并进入混合通道(4)前端的空心圆柱体内,混合通道(4)前端同时喷出冷却液体,进一步降温,由于超音速流动的流动特征,凝相产物在混合通道(4)的扩张段进行大范围降速,到达收集室;收集室顶盖(5)上的第三扇形喷头喷出冷气喷雾,凝相产物最终随着喷雾中的液体进入收集室,从而达到收集高温高速凝相产物的目的;发动机工作完毕,待设备冷却,将粒子收集室中冷却液体倒出;将收集到的液体静置,过滤得到其中的凝相粒子,并进行干燥,干燥后颗粒进行电镜扫描、粒度测试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40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