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可见-近红外光强吸收的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4569.6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5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施奇武;蒋雄瑞;黄婉霞;严芷瑶;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熊礼;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壳材料 纳米金棒 黑色二氧化钛 近红外光 壳层 制备 强吸收 内核 生物医学成像 光吸收特性 可见光 二氧化钛 共振效应 光热治疗 光热转换 光催化 光吸收 宽波长 造影剂 包覆 吸收 应用 | ||
1.一种对可见-近红外光强吸收的纳米金棒-黑色二氧化钛核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材料以具有表面等离共振效应的纳米金棒作为内核并且以黑色二氧化钛作为外壳,其中,纳米金棒的长度为40~70nm且长径比为2.7~4.7:1,外壳的厚度为10~3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棒的共振吸收峰在620~1050n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二氧化钛为锐钛矿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二氧化钛对420~1050nm波长范围内的光强烈吸收。
5.一种太赫兹生物成像造影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太赫兹生物成像造影材料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可见-近红外光强吸收的核壳材料。
6.一种光热治疗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治疗材料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可见-近红外光强吸收的核壳材料。
7.一种光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材料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可见-近红外光强烈吸收的核壳材料。
8.一种制备对可见-近红外光强吸收的纳米金棒-黑色二氧化钛核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具有表面等离共振效应且吸收峰在620~1050nm的范围内的纳米金棒;
对所述纳米金棒进行表面修饰,依次形成从内至外的第一二氧化硅包覆层、二氧化钛包覆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包覆层,随后进行热处理,以使二氧化钛包覆层转变为锐钛矿相;
刻蚀掉第一和第二二氧化硅包覆层,得到二氧化钛包覆纳米金棒的核壳结构;
对所述锐钛相的二氧化钛进行黑化处理,以形成以具有表面等离共振效应的纳米金棒作为内核并且以黑色二氧化钛作为外壳的核壳材料,即为对可见光至近红外光强吸收的核壳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修饰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纳米金棒进行处理以使其表面带正电荷,并利用正负电荷的吸引在纳米金棒之外形成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包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45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透镜设备
- 下一篇:一种抗划伤光学气泡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