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星载微波遥感仪器角度变形对视向量影响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7078.7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8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董瑶海;吕旺;刘华清;周徐斌;苏若斌;洪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13/95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遥感 仪器 角度 变形 对视 向量 影响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载微波遥感仪器角度变形对视向量影响的分析方法,包括:求解仪器不同旋转扫描角下的最外端指向探测目标的视向量簇,将视向量簇转换到卫星本体系下,计算视向量簇在卫星本体系的X指向角、Y指向角,定义视向量关于角度变形的敏感度为:实际中心视向量与标称中心视向量之间的夹角偏差和角度变形量的比值,计算角度变形敏感度随旋转扫描角的变化,以角度变形敏感度曲线表征角度变形对视向量指向的影响。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含有平面反射面、旋转抛物面反射面、旋转双曲面反射面等多种组件的微波遥感仪器,可用以定量分析微波遥感仪器各光路组件角度变形对视向量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感仪器变形对观测视向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星载微波遥感仪器光路组件角度变形对视向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导航配准是影响气象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直接反映了遥感图像信息与目标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对气象卫星业务图像产品定位的定量应用有着重要作用,如对区域复杂情况的精确定位,准确跟踪恶劣天气以及生成云图动画等。
卫星平台姿态指向、轨道定点位置和热环境、力学环境存在长周期和短周期变化,使得仪器视线偏离标称方向,导致图像像素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产生偏差。卫星平台的姿态指向变化可由星上姿态敏感器精确测量后进行补偿或校正;轨道定点位置变化可由地面站测定后进行补偿或校正。而热环境、力学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卫星平台、仪器在轨变形机理复杂,难以直接精确测量每个部件的变形,且不同组件变形对图像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遥感卫星制造商均针对遥感仪器的成像特性设计相应的补偿方案,如美国的GOES系列、俄罗斯的Electro-L、日本的Himawari-8、欧洲的MTG中国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
但是,上述卫星有效载荷中均没有微波遥感仪器。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未来气象预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率先部署静止轨道微波遥感卫星。其中微波探测仪是主载荷。由于静止轨道微波探测频段向高频扩展,为满足空间分辨率要求,其天线反射面口径远大于常规天线口径,受限于火箭整流罩尺寸,需要将天线先折叠起来,入轨后再展开完成部署。展开动作可能造成微波各反射面的相对角度和位置偏离标称值。其次,卫星在轨运行时,展开机构的挠性振动导致反射面的角度和位置偏离标称值。与光学遥感卫星不同的是,微波遥感天线反射面不仅由平面反射面还由曲面反射面构成。平面反射面的位移不改变光路反射方向,因此光学遥感星不需要对反射面位移误差建模。而曲面反射面位移直接导致光路方向变化,进而改变对地观测视向量指向,因此在微波遥感卫星光路建模中,不可忽略反射面位移误差。最后,相比于光学遥感卫星,微波遥感卫星反射面数量更多,视向量需要经过多重反射后才进入成像系统。
综上各种因素可知,当前的考虑仪器变形的卫星图像定位配准研究的研究对象多为光学遥感仪器。而微波遥感仪器比光学遥感仪器的光路建模更加复杂,具有一定特殊性。为实现微波遥感仪器的高精度图像定位,有必要针对微波遥感仪器的结构特性,分析光路组件角度变形对对地观测视向量的影响模式和大小。
经检索:
J.L.Fiorello等人编写的NOAA研究报告(1989年,编号N90-13422)介绍了图像定位配准概念和原理,提出了通过光学仪器观测恒星获取仪器变形参数的方法,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微波遥感仪器。
吕旺的博士学位论文《静止气象卫星成像导航配准研究》(2017年)以风云四号辐射成像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图像导航配准研究。针对由热环境、应力等因素引起的遥感仪器在轨变形问题,提出双模型建模方法。用物理模型详细描述机械变形对视向量的影响,用等效模型作为补偿算法。但该方法仅对带平面镜扫描反射成像的光学遥感仪器有效。
专利号CN104764443A的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遥感卫星严密成像几何模型构建方法》介绍了一种利用卫星相机内外方位元素构建光学遥感卫星影像的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的方法。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微波遥感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7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