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及其组装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7158.2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刁川;杨正茂;张玉蓉;张大立;马建平;杨磊;王伟;杨凡;陈宇;王红卫;赵平;徐光明;孙灵;刘强;赵勇;姚志刚;王文胜;卿恩容;何姣;范双;彭诗苡;陆灿;陈本宽;舒宁;张中;邓欣吉;徐国杰;马文雨;姚信飞;杨世富;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0 | 分类号: | E04C3/30;E04C5/16;E04G21/1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33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建筑结构 及其 组装 安装 方法 | ||
1.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包括:上层装配式柱(1)、下层建筑构件(2)、预留钢筋(3)、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环形荧光圈(5)、环形不锈钢镜面(6)和粘膜贴层(7);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上对应于四根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所述预留钢筋(3)上均套接有一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分别通过黏合剂粘接在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且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均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中四个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均高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中其它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顶端面一厘米,该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均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之间形成一处预留槽;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的四处预留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环形荧光圈(5),且所述环形荧光圈(5)厚度为一厘米,故设置在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四处预留槽内的所述环形荧光圈(5)底端面均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浇筑成型时,在四根预埋在边缘夹角部位的所述预留钢筋(3)上均套接有一个厚度和内径均与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相一致,但外径大于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外径五毫米的预留环形垫圏,且该四个预留环形垫圏顶端面均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在浇筑混凝土固化前取出,故形成四处预留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浇筑成型时,预埋在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至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厚度和直径均与所述环形荧光圈(5)厚度和外径相一致的预留圆柱块,且该四个预留圆柱块底端面均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在浇筑混凝土固化前取出,故形成四处预留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均粘接有一层可拆卸的所述粘膜贴层(7),且所述粘膜贴层(7)尺寸与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尺寸相一致,故所述粘膜贴层(7)完全遮掩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的内径与所述环形荧光圈(5)内径相一致,且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荧光圈(5)外径三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荧光圈(5)内端直径与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底端面开口部位的直径相一致。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装配式的建筑结构的组装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白天施工条件下,通过吊装设备将上层装配式柱(1)吊起,并将其移动至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顶端面的正上方,并缓慢将其下落,直至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内的所述预留钢筋(3)即将接触,其间距在一至二厘米之间,停止下落;
2)、这时,工作人员依次撕去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所粘接的所述粘膜贴层(7),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所反射显示出的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底端面画面,以调整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所述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
3)、夜间施工条件下,当工作人员依次撕去四个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顶端面所粘接的所述粘膜贴层(7),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所述环形不锈钢镜面(6)所反射显示出的所述环形荧光圈(5)所散发的荧光,以准确的观察清楚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的位置,以便于调整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位置,使得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所述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
4)、当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个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与处于边缘夹角部位的四根所述预留钢筋(3)位置相对应后,吊装设备控制再次控制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下落,最终使得所述预留钢筋(3)插接入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内;
5)、之后,通过电动灌浆泵依次与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的灌浆口相连接,通过注浆管将灌浆料注入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内,直至灌浆料从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的出浆口流出,并及时封堵出浆口,确保所述水泥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4)内灌浆料填充密实,且灌浆料也铺设满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接触端面之间,然后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边缘接触端面通过封缝座浆料封实,当灌浆料与封缝座浆料固化后,完全所述上层装配式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构件(2)的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71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桁架结构主次桁架相贯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钢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