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黄颡鱼当年养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8129.8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郑维友;方刘;阮国良;裴梦婷;杨代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太湖港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颡鱼 杂交 水质管理 病害防治 对比实验 技术流程 苗种培育 日常管理 生长性能 养殖周期 投喂 驯食 放养 捕捞 育苗 繁殖 养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交黄颡鱼当年养成方法,通过苗种培育、合理放养、驯食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高效捕捞等一系列技术流程,可以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养成、当年见效。通过对比实验,得出杂交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明显优于普通黄颡鱼,当年繁殖的杂交黄颡鱼可长到50‑150g,极大的缩短了黄颡鱼的养殖周期,是一种高效的杂交黄颡鱼养殖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黄颡鱼当年养成方法。
背景技术
杂交黄颡鱼是以黄颡鱼为母本(♀),以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鱼,杂交黄颡鱼从形态特征上比较接近黄颡鱼,体色无明显差别,头部前段较黄颡鱼略窄,尾鳍末端有一小块黑斑。杂交黄颡鱼食性与黄颡鱼相同,属于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小虾。人工养殖时,既可摄食动物饵料,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杂交黄颡鱼适应性很强,有一定的耐低氧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强,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而常规的黄颡鱼品种一般要隔年才能达到上市规格,这样就存在越冬风险,养殖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养殖见效慢的养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杂交黄颡鱼当年养成方法,缩短黄颡鱼的养殖周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杂交黄颡鱼当年养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苗种培育池的准备:水泥池塘或土池塘均可作为苗种培育池,苗种放养前10-15天消毒后注入新水,再施肥培肥塘水;
S2、苗种放养:出膜平游后的鱼苗,土池塘按300尾/m2放养,水泥池塘按3000尾/m2放养,一次性放足;
S3、苗种管理:放养后一周内,土池塘每天投喂2-3次豆浆,日投喂豆浆量为1kg/10万尾,水泥池塘投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开口饵料;
S4、苗种驯食:放养后8-9天,开始驯食,首先使用0.5mg/L阿维菌素杀虫,然后在池塘的四个角及周边放置食台,将粉状黄颡鱼饲料揉成团状放置于食台上,观察黄颡鱼在食台上的聚集及摄食情况,适量增加投喂量;
S5、夏花投放:当苗种长成3-4cm的夏花时,选取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鱼苗投放入当年养成塘,放养量1.0-1.5万尾/亩,鱼苗下塘前用食盐水进行消毒;
S6、重新驯食:下塘后使用黄颡鱼0号饲料全池驯食,驯食结束后即可根据水温、体重及摄食情况调节日投饵量;
S7、分级养殖:养殖过程中,用相应朝数的鱼筛进行分筛,去掉头苗和尾苗,一般分筛3-5次即可;
S8、水质管理: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水透明度30-35cm,水溶解氧在5mg/L以上,NH3-N<0.5mg/L、NO2<0.1mg/L、H2S<0.05mg/L;
S9、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和记录天气、水质变化和鱼的生长、吃食情况,确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并加强鱼病防治;
S10、高效捕捞:当杂交黄颡鱼达到50g以上,即可采用专用捕捞网进行捕捞出售。
优选的,所述杂交黄颡鱼以黄颡鱼(♀)和江黄颡鱼(♂)为亲本。
优选的,所述苗种培育池中水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水温为22-30℃。
优选的,所述水泥池塘面积20m2-40m2,水深0.5m~1.0m;所述土池塘面积2000m2-3500m2,水深0.5m-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太湖港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大学,未经湖北太湖港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8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杂交黄颡鱼批量人工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厂化养殖鱼苗颗粒饲料投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