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及其生产方法、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8240.7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9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许行尚;杰弗瑞·陈;于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33/533;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11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标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生产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指标微流控芯片、生产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芯片本体,芯片本体上设置有进样腔、定量反应腔、废液腔;定量反应腔前端、后端分别对应具有第一、第二防回流装置,第一防回流装置、第二防回流装置中至少一个防回流装置为胶塞防回流装置,包括胶塞、能够抬升流体输送高度的流体输入管、能够降低流体输送高度的流体输出管;因此,本发明定量反应腔前端、后端均配装防回流装置,可以保证定量反应腔中流体的定量;在进行抗体/抗原包被时,可以通过胶塞防回流装置的流体输入管/流体输出管注入包被抗体/抗原溶液,经过温育、清洗、封闭过程,经真空干燥箱抽干,最后配装上胶塞,适用于批量生产。基本不会因为封装时间、封装工序而影响包被抗体/抗原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微流控芯片的生产方法、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侧向层析诊断技术作为一种稳定和实用的技术,适合在多样的即时检验(POCT)或者现场使用。在免疫层析反应系统中,由于系统原因导致CV大,无法达到精确定量。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免疫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
微流控又分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其中:被动式微流控需要毛细血管力来达到液体向前的侧向层析。但是由于不同样本特别是全血样本的粘稠度不同,导致液体流速无法统一。主动式微流控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可以给向前的推力,使液体均匀的向前流动,避免因为不同流速导致的测试值差异。主动式微流控的动力有离心力驱动、电润湿驱动、压力驱动(电解泵、压缩气体泵、化学分解泵、直接气压差驱动),但是如果要达到随意控制液体流动的目的,不但要有推动力,还要有阀门控制,还要有防回流免得液体因为压力去除而回流。
申请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主动微流控芯片,如中国专利201721237825.0、中国专利201710878470.1等,并且针对其中的进样腔,提供了具体结构,如中国专利201710377142.3。对于上述的各文件中涉及的微流控芯片,申请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以下不足:
1、将包被抗体、标记抗体预埋在定量反应腔中,与检测时通过进样腔引入的过滤血浆反应时,易发生非特异性反应,从而影响检测精度;
2、采用上述文件中所述的进样腔进行全血过滤时,由于进样腔的进样部位所存在的透气孔,会对滤纸产生气体压力,从而导致样本流动不畅,与申请人预期的配置透气孔会改善血浆流动不畅的初衷相悖;
3、在生产过程中,目前市面上的层状微流控芯片,一般都是先包被好抗体,然后尽快将各层芯片键合组装,否则可能影响包被抗体的质量,而且键合过程也可能影响包被抗体的质量,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4、通常,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结果和外界检测环境有关;另外,尽管我们都会注明微流控芯片本身的使用期限,但是,实际储存环境不当,会影响芯片的检测准确性;因此,需要对芯片进行质控,以监控芯片本身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其首要技术目的是,能够在微流控芯片的各层芯片通过键合的方式叠层拼装后,再进行抗体/抗原的包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先包被好抗体/抗原,再通过键合的方式叠层制造微流控芯片这一生产过程可能造成包被抗体/抗原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8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M2.5颗粒收集及实验观测的微流控芯片通道装置
- 下一篇:液滴量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