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愈创木酚为原料全合成小檗碱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8684.0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8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胜;张子阳;韩思宇;谢英鹏;聂鑫;王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55/03 | 分类号: | C07D455/03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胡椒乙胺 愈创木酚 小檗碱 二甲氧基苯甲醛 缩合加氢 全合成 一锅法 盐酸 精制 甲氧基苯甲醛 甲基化反应 冷却结晶物 镍基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 盐酸盐缩合 催化加成 工艺过程 过滤洗涤 环合反应 技术采用 冷却结晶 邻苯二酚 溶剂回收 循环利用 亚甲基化 药物合成 胡椒环 甲酰化 氰化物 一步法 乙二醛 节约 成盐 羟基 能源 | ||
一种以愈创木酚为原料全合成小檗碱的方法,一种药物合成方法,以愈创木酚为原料,经过选择性甲酰化反应得到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甲基化反应得到2,3‑二甲氧基苯甲醛,以邻苯二酚为原料,亚甲基化反应得到胡椒环,一步法催化加成反应得到胡椒乙胺;2,3‑二甲氧基苯甲醛与胡椒乙胺在镍基催化剂条件下“一锅法”缩合加氢反应,反应产物加盐酸,冷却结晶物,将盐酸盐缩合物晶体精制后,继续与乙二醛,在铜基催化剂条件下,进行环合反应,反应产物经过精制过程后,加盐酸,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产物小檗碱。本发明缩短了工艺,克服了有毒氰化物的使用;与胡椒乙胺进行缩合加氢与成盐技术采用一锅法,节约了时间,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工艺过程溶剂回收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合成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愈创木酚为原料全合成小檗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黄连素( berberine) ,又名盐酸小檗碱,是黄色的针状结晶,分子式(不含结晶水)为 C20H18ClNO4,分子量371.8,熔点145℃,工业品含有 2-5个分子结晶水,可溶于热水、乙醇,难溶于乙醚、苯。常态下为淡黄色粉末,加热失水后为土黄色。盐酸盐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热水,而硫酸盐则易溶于水。黄连素是一种季铵型异喹啉类生物碱,且其具有氮三角的化学结构。黄连素是小檗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黄色提取物,最早是在1830 年由 Buchner与 Herberger发现的[1]。在 19 世纪 20 年代黄连素也被命名为牙买加菜树苦素和花椒树脂。而黄连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便有收录,长期以来,中国将其用来抗菌、消炎、止泻等。目前,发现其它中药材如黄柏、关黄柏、古山龙、三颗针、功劳木、白屈菜、伏牛花、南天竹、金印草、俄勒冈山葡萄、黄藤和树姜黄等数十种植物中也含有黄连素。这些植物药材尤以黄连和黄柏中的含量为高。药理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抗菌、降压、抗心律失常、降血糖等作用。此外,因其具有氮三角的化学结构,所以在抗肿瘤方面也显示了很好的活性。近年来,应用领域包括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精神疾病、消化道疾病甚至是艾滋病。
盐酸黄连素成熟的制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黄连和三颗针等中药材为原料,由天然产物中提取。另一种是以邻位香兰醛为原料,与胡椒乙胺经过缩合、催化加氢与成盐反应生成中间体,再与乙二醛,经催化环合与成盐反应而制得。国外最早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年报道了黄连素化学合成技术,随即我国组织有关制药厂开展黄连素化学合成技术研究,实现了黄连素的化学合成。盐酸黄连素的化学合成均采用胡椒乙胺的合成,继而与2,3-二甲氧基苯甲醛反应,继续与乙二醛催化环合制得盐酸黄连素。上述方法以不同原料化学合成黄连素,标志着我国化学合成盐酸黄连素的成功,但是,由于黄樟油素和胡椒醛原料不易得,且两个工艺使用了氰化钠剧毒物质,没有实现工业生产,而邻二氯苯虽然易得,但是由于是副产物,且仍然使用氰化钠剧毒物质,也没有工业化。东北制药总厂以苯酚为原料,虽然原料易得,同时改进了工艺,避开了氰化钠剧毒物质,但是由于工艺复杂,工业化过程没被采用。概括起来,化学合成盐酸黄连素取决于两个中间体原料,一个是胡椒乙胺的合成,另一个是2,3-二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胡椒乙胺的合成,应该继续研究工艺路线简捷,避开使用有毒氰化钠等;2,3-二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一方面,考虑使用碳酸二甲酯代替有毒的硫酸二甲酯做甲基化试剂,另一方面,以批量工业产品为原料化学合成2,3-二甲氧基苯甲醛,克服香兰素生产产能的约束,不失为盐酸黄连素药物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盐酸黄连素化学合成技术实现了工业化量产,但是,工艺过程中仍然存在使用有毒物质氰化物、反应步骤多、收率低、有关物质不清楚等缺点,继续开展工艺技术革新,强化现有工艺技术的反应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确保产品产量与质量,实现降成本增效益是当务之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86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