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9205.7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0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生;张敏;胡斌;秦宏玖;马涛;夏江;徐磊;胡才智;王寅泽;周林杰;宋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生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体 内芯 防护 刀刃 手术刀 腱鞘炎 刀背 刀头 操作过程 方向移动 固定设置 神经损伤 有效改进 中空管状 软组织 容置槽 盲视 松解 微创 针刀 腱鞘 容纳 体内 血管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包括刀体,呈中空管状;刀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刀体的顶端,所述刀头具有第一刀刃和刀背,所述第一刀刃位于所述刀头上靠近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刀背位于所述刀头上远离所述刀体的一侧;防护内芯,所述防护内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刀体的内径,所述防护内芯设置于所述刀体内,且可沿所述刀体限定的方向移动,所述防护内芯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刀刃的容置槽。本发明既能够完成微创松解腱鞘,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免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另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改进目前针刀“盲视”操作时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
背景技术
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对肌腱滑动起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为双层圆筒形鞘,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起润滑和营养肌腱的作用。整个滑液鞘内层包在肌腱的表面,外层贴在腱纤维鞘内面,由此构成了密闭、潜在的间隙—滑膜腔。由于手部反复摩擦劳损或全身疾病影响,导致局部腱鞘组织发生缺血、水肿、炎症,局部腱鞘增生肥厚,腱鞘内表面变毛糙,形成腱鞘炎,进而使肌腱滑动受阻,肌腱被卡压,可发生水肿、增粗,表面有压迹,屈伸指活动时可有卡顿现象,被动屈伸可以听到弹响声,故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临床起病多缓慢,多见于手工劳动者,以拇指、环指、中指常见,表现为掌指关节活动障碍、局限性疼痛、伴屈伸扳机样动作及弹响为特点。
目前保守治疗无效的腱鞘炎主要采用小针刀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该手术皮肤切口小,通过直接切开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增生肥厚、狭窄、嵌顿的滑车,解除其对肌腱的卡压、粘连,使局部狭窄解除,恢复肌腱屈伸活动,达到了消除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
但是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腱鞘炎微创手术所使用的小针刀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由于针刀在相对“盲视”下进行操作,穿刺过程中需要多次反复探查病变部位,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小针刀缺乏刀刃口保护措施,穿刺过程中易造成不良事故,例如指神经、指动脉损伤,反复探查切割腱鞘致术后局部疤痕增生,肌腱损伤后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腱鞘炎手术刀组件,致力于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腱鞘炎手术刀组件,包括
刀体,呈中空管状;
刀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刀体的顶端,所述刀头具有第一刀刃和刀背,所述第一刀刃位于所述刀头上靠近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刀背位于所述刀头上远离所述刀体的一侧;
防护内芯,所述防护内芯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刀体的内径,所述防护内芯设置于所述刀体内,且可沿所述刀体限定的方向移动,所述防护内芯的一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刀刃的容置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内芯具有所述容置槽的端部的至少一侧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避让槽的侧壁形成第二刀刃,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刀刃的高度低于所述刀头的所述刀背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体的尾端设置有防滑段,所述防滑段上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内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刀体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背呈圆弧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头与所述刀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刀刃的的端部凸出形成刃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刀体的长度为15-20cm,所述刀体的宽度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生,未经王海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