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19617.0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秦月琴;孙忠伟;牛杏杏;张传琦;明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止 滑坡 地质灾害 锚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涉及滑坡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锚固管;锚固管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管;锚固管内部装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坡面锚头;锚固管周侧面开有若干卡块槽口;卡块槽口内通过固定销转动连接有卡块;底管下端面圆周阵列有若干滑块槽口;滑块槽口内滑动配合有滑块。本发明通过设置锚固管和底管,在底管上设置滑块和顶柱;以及在锚固管转动连接卡块,在锚固管内设置固定杆;解决了现有锚杆不易固定,受力时易产生移动或被拉出导致锚固作用失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滑坡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路和铁路建设过程,通过高地或山体时就容易形成陡坡,以及采矿遗留的矿坑也存在较大的陡坡;这类陡坡由于坡面植被难以生长,因此极易产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现有的防止滑坡方式大多采用锚杆打入坡面内部的锚孔对坡面进行锚固;也有通过锚杆配合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但对于深度较大的锚孔,浇筑十分不便也难以保证浇筑的彻底性,无法保证锚固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打入锚孔内的锚杆没有有效的固定措施,在坡面发生滑坡或缓慢的位移时易使锚杆从锚孔内拉出或使锚杆产生向外移动,使锚固作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通过设置锚固管和底管,在底管上设置滑块和顶柱;以及在锚固管连接卡块,在锚固管内设置固定杆;解决了现有锚杆不易固定,受力时易产生移动或被拉出导致锚固作用失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防止滑坡地质灾害的锚固装置,包括锚固管;所述锚固管下端固定连接有底管;所述锚固管内部装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坡面锚头;
所述锚固管周侧面开有若干卡块槽口;所述卡块槽口内通过固定销转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为楔形结构;所述卡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表面开有与固定销周侧面相匹配的贯通孔;所述卡块一端铰接有卡齿固定板;所述卡齿固定板一表面阵列有若干第一钉齿;
所述底管下端面圆周阵列有若干滑块槽口;所述滑块槽口内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为楔形结构;所述滑块一端的斜面设有限位齿;所述滑块另一端设有第二钉齿;
所述底管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管盖;所述底管盖一表面开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间隙配合有顶柱;所述顶柱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圆台;所述圆台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与限位齿相互卡合的环形齿;
所述底管盖上表面固定连接与滑块槽口配合的顶块;所述顶块上表面与滑块下表面接触配合;
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与卡块一端斜面接触配合的圆台块。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管上端内表面为阶梯孔结构;且管口内表面与固定杆周侧面相匹配;所述锚固管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管盖;所述管盖开有与连接件间隙配合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或钢索。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一端的斜面为曲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槽口内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表面开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顶柱周侧面设有螺纹,并通过螺纹配合有螺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底管,通过顶柱上的圆台挤压滑块,使滑块挤压锚孔内壁从而实现对底管的固定,同时利用圆台周侧面的环形齿与滑块斜面上的限位齿进行卡合,增加对滑块的位置进行限位,使滑块保持固定效果,提高固定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式锚杆
- 下一篇:一种用于拉压复合型锚杆的防串浆套管接头及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