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脊柱椎间融合的钛网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9985.5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9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孙晓江;张凯;田海军;杨二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脊柱 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椎间融合的钛网融合器,包括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第一半筒体与第二半筒体被设置为通过卡扣连接。第一半筒体具有第一卡扣端,第一卡扣端设有凸部,第二半筒体具有第二卡扣端,第二卡扣端设有凹部,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被设置为通过凸部与凹部的配合实现卡扣连接,本发明采用分体式设计的钛网融合器,能够降低在脊柱肿瘤手术时通过较小的术野和操作空间植入椎间的难度,为手术操作的微创化提供了可能性,凸部与凹部的设计可以保证组配后的钛网融合器具有良好的轴向抗压能力,从而能提供很好的轴向支撑,同时该设计还使组配后的钛网融合器具有抗旋转及抗剪切应力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椎间融合的钛网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脊柱椎体肿瘤的治疗需要行椎体切除,椎体切除后往往遗留较大的缺损,需要植入较大尺寸的钛网融合器或者自体髂骨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植入物高度一般在40-50mm左右。虽然自体骨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材料,有良好的骨生长活性和较高的融合率,但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可能导致供骨区的感染、疼痛以及骨折等并发症。采用钛网融合器的原位植骨方式由于操作方便,能避免供骨区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植骨融合率而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广泛应用。术中将椎体次全切除的碎骨块填充入钛网融合器,植入减压槽中,可有效的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稳定性,并充分利用局部减压后的碎骨达到自体骨植骨融合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钛网融合器常常被设计成一体式,在手术中,需要增加手术部位的显露,而且往往需要切断一根或两根神经根才能将一体式的钛网融合器植入椎体中,这种操作在胸椎部位是可以实现的,因为胸椎的肋间及肋下神经相对功能不是很重要,但是在腰椎部位,由于神经根具有支配下肢运动及归纳觉的作用,如果术中腰神经根切断将造成下肢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如果将一体式的钛网融合器设计成分体式,就能将分体式的钛网融合器分别经相邻神经根间植入,这无疑减小了将其植入椎体中的难度,无需在术中离断神经根,从而避免了神经损伤带来的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钛网融合器植入椎间隙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椎间植骨的钛网融合器,包括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第一半筒体与第二半筒体被设置为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半筒体具有第一卡扣端,第一卡扣端设有凸部,第二半筒体具有第二卡扣端,第二卡扣端设有凹部,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被设置为通过凸部与凹部的配合实现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半筒体具有第一接合端,第一接合端被设置为与上椎体的终板形态相应;第二半筒体具有第二接合端,第二接合端被设置为与下椎体的终板形态相应;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被设置为通过3D打印而成。
进一步地,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的端面具有多孔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半筒体包括第一固定体和第一环体,第一固定体位于第一半筒体的第一内表面,第一环体位于第一半筒体的中央,第一环体与第一固定体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半筒体包括第二固定体和第二环体,第二固定体位于第二半筒体的第二内表面,第二环体位于第二半筒体的中央,第二环体与第二固定体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椎间植骨融合的钛网融合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椎间植骨融合的钛网融合器,包括第一半筒体和第二半筒体,第一半筒体与第二半筒体被设置为通过卡扣连接;
(2)根据上椎体的终板形态设计第一半筒体的第一接合端,使第一接合端与上椎体的终板形态相应;根据下椎体的终板形态设计第二半筒体的第二接合端,使第二接合端与下椎体的终板形态相应;
(3)通过3D打印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扶手及其制备方法和幼儿载具
- 下一篇:防火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