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Al-Zn-Mg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0866.1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6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光;韩晓辉;孟立春;邢艳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053 | 分类号: | C22F1/05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方法和应用 合金元素 铝合金 合金 热处理工艺过程 过饱和固溶体 断裂延伸率 析出 变形工艺 大变形量 工业使用 固溶淬火 时效处理 冷变形 减重 位错 制备 释放 调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Al‑Zn‑Mg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Al‑Zn‑Mg系铝合金的其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对固溶淬火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进行预先时效、大变形量冷变形、后时效处理。本发明通过调控不同析出相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所得Al‑Zn‑Mg系铝合金的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得到改善,可满足工业使用要求。本发明无需额外增加合金元素,也不需要调整既有合金元素含量,仅在既有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增加一道变形工艺,为设计减重释放了空间,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Al-Zn-M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金属及合金的制备和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合金因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能优异、易加工等突出特点而广泛用作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结构材料。Al-Zn-Mg系铝合金是热处理可强化合金,时效后其强度可大幅度上升,成为轻量化产品的首选结构材料。但与钢材相比,Al-Zn-Mg系铝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改善Al-Zn-Mg系铝合金的强度,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热处理工艺的改进,调控不同析出相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显著提高Al-Zn-Mg系铝合金的机械强度,而且可获得强度与塑性结合良好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Al-Zn-Mg系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对固溶淬火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进行预先时效、大变形量冷变形、后时效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预先时效是指:未进行加热处理而立刻进入后续工序;具体为:将固溶淬火所得的过饱和固溶体在10分钟之内置于20-200℃温度环境下,放置1h-100天,得到不同时效状态的Al-Zn-Mg系铝合金板材。经过预先时效处理后,在析出相的钉扎作用下,板材中位错在晶粒内均匀分布,不会相互缠结(如位错墙或位错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专业常识调整预先时效的具体参数条件,只要实现上述状态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大变形量冷变形是指:将不同时效状态下的Al-Zn-Mg系铝合金板材进行道次下压量不超过20%的冷轧,确保总变形量超过20%,轧制后板材厚度为0.5mm~3mm。所述冷轧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常规冷轧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后时效是指:将冷轧后的板材再次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80℃~160℃。
进一步地,所述时效处理可为人工时效或者自然时效。
所述Al-Zn-Mg系铝合金中,Zn含量<6wt.%,Mg含量<3wt.%;所述Al-Zn-Mg系铝合金中还可包括Zr、Ti、Mn、Cu、Cr中至少一种元素,其总质量占铝合金总质量的0.4%以下。所述Al-Zn-Mg系铝合金中各合金成分均在标准JISH4000-2006规定的范围内。
所述过饱和固溶体为采用商业Al-Zn-Mg铝合金板材进行固溶淬火处理所得,也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得:
(1)铸造
按设计的合金组分配比取合金各组分,加热至730~785℃熔化,除杂除气后静置5~30分钟,浇铸,得到铸锭;
(2)均匀化处理
将铸锭以1~40℃/分钟的加热速度升温到450-469℃,保温0.5~30小时,然后再以0.1~30℃/分钟的加热速度升温到470-485℃,保温16~48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均匀化处理后铸锭;
(3)热塑性变形
将均匀化处理后铸锭去除表皮后进行热塑性变形,得到热变形态合金坯;热塑性变形选自热轧或热挤压中的一种;
(4)固溶淬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08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