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孔道数据的油井堵水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0881.6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娄小娟;乔宏实;窦松江;王羽;贾井瑞;罗波;王兴明;朱红云;周连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孔道 数据 油井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连通的大孔道数据的油井堵水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取芯井岩芯样品的毛管压力数据,计算不同毛管压力下的孔隙半径,对孔隙半径及岩芯样品对应的渗透率、孔隙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多个孔隙半径和孔渗关系模型;根据大孔道行业标准、岩芯样品孔隙半径大小频率分布、多个孔隙半径和孔渗关系模型的相关性和二八定律,确定需要堵水的孔隙半径标准值及目标关系模型;采用目标关系模型,计算目标井各层位孔隙半径平均值,与孔隙半径标准值进行对比,确定目标井堵水层位,进而计算堵剂量。本发明能准确的定位堵水位置,提高了堵水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堵剂用量,节约成本的同时避免地层污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孔道数据的油井堵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注水开发作为最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被广泛应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在部分层位率先突破,在油水井之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注入水沿水流优势通道直接进入油井,水驱波及面积减少,造成注水低效现象。堵水技术是改善水驱增油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封堵水流优势通道,改变液流方向,增加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驱油面积。堵水技术发展迅速,但如何准确确定堵水层位、堵剂用量是一项技术难题。
目前现场实施的堵水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主要依据估算和经验制定,如依据油井生产数据和油层物性的对比,推测出水层位深度;利用孔隙度、有效厚度值计算目标层位地下孔隙体积,根据经验确定堵水剂用量。另一种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模拟整个油藏的生产过程,确定出水层位和目标层的孔隙体积。
上述第一种计算方法误差较大,易造成堵剂太少,堵水不成功,或者堵剂太多,造成地层污染;第二种方法需要全方位收集区块的基础资料,开展建模、数模工作,并对全区及单井的生产历史进行拟合,拟合精度达到规范后方可实施,工作量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大孔道数据的油井堵水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连通的大孔道数据的油井堵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取芯井的岩芯样品进行压汞测试试验,获取所述岩芯样品的毛管压力数据,通过公式计算不同毛管压力下,汞充满所述岩芯样品不同预设百分比时分别对应的最小孔隙半径;
根据计算的最小孔隙半径,以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岩芯样品的孔渗测试数据,对孔隙半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多个孔隙半径和孔渗关系模型,所述孔渗为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合称,所述孔渗测试数据包括所述岩芯样品不同层位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
根据大孔道行业标准,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堵水的孔隙半径标准值;
根据所述岩芯样品孔隙半径大小频率分布、所述多个孔隙半径和孔渗关系模型的相关性和二八定律,从所述多个孔隙半径和孔渗关系模型中筛选出目标关系模型,所述目标关系模型用于计算层位前20%孔隙的孔隙半径值;
根据目标井的测井报告中不同层位的孔渗数据,采用所述目标关系模型,计算所述目标井不同层位的孔隙半径平均值;
基于所述目标井不同层位的孔隙半径平均值与所述需要堵水的孔隙半径标准值的对比,确定所述目标井的目标堵水层位;其中,所述目标堵水层位的孔隙半径平均值不小于所述需要堵水的孔隙半径标准值;
根据所述目标堵水层位的孔隙度、有效厚度和堵剂推进有效范围,计算需要的堵剂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取芯井的岩芯样品进行压汞测试试验,获取所述岩芯样品的毛管压力数据,通过公式计算不同毛管压力下,汞充满所述岩芯样品不同预设百分比时分别对应的最小孔隙半径,包括:
在压汞测试中,针对所述岩芯样品的不同层位,获取所述层位下汞充满所述不同预设百分比时的毛管压力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0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