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排钻屑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1386.7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5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东;黄学矿;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5/20 | 分类号: | E21C35/20;E21D9/12;E21F16/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毛雪娇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管 潜水泵 沉淀池 自动化 排钻 排水沟 钻屑 工作效率 煤矿井下 主排水管 打钻 井下 省时 省力 钻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排钻屑系统及方法,涉及煤矿井下钻探领域。该自动化排钻屑系统包括排水沟、第一沉淀池、第一排水管、第一潜水泵、第二排水管、第二潜水泵;所述排水沟连接在打钻地点与所述第一沉淀池之间,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钻屑集中地点,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连接有第一潜水泵,所述钻屑集中地点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连接井下主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连接有第二潜水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自动化清理,清理过程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钻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排钻屑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钻孔在施工中产生大量的钻屑和废水,传统的方法需要在钻机处人工清理,然后装车转运,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影响钻孔进度,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自动化排钻屑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动化排钻屑系统,包括排水沟(1)、第一沉淀池(2)、第一排水管(3)、第一潜水泵(4)、第二排水管(8)、第二潜水泵(9);所述排水沟(1)连接在打钻地点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之间,所述第一沉淀池(2)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3)连接钻屑集中地点,所述第一排水管(3)上连接有第一潜水泵(4),所述钻屑集中地点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8)连接井下主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8)上连接有第二潜水泵(9)。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沟(1)包括主排水沟(11)、横排水沟(12),所述主排水沟(11)的长度方向沿打钻地点所在的巷道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条分别对应各打钻地点的横排水沟(12)分别连接在各打钻地点与所述主排水沟(11)之间,所述主排水沟(11)连接在各横排水沟(12)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之间。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水管(3)、第二排水管(8)均采用DN50的管道。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潜水泵(4)、第二潜水泵(9)的功率均为45KW。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钻屑集中地点包括钻屑堆放处(5)、钻屑拦截坝(6)、第二沉淀池(7),所述第一沉淀池(2)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3)连接所述钻屑堆放处(5),所述钻屑堆放处(5)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7),所述钻屑堆放处(5)与所述第二沉淀池(7)之间设有钻屑拦截坝(6),所述第二沉淀池(7)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8)连接井下主排水管。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钻屑集中地点包括第二沉淀池(7),所述第一沉淀池(2)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3)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7),所述第二沉淀池(7)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8)连接井下主排水管。
采用上述自动化排钻屑系统的自动化排钻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打钻产生的钻屑和废水经过排水沟(1)流进第一沉淀池(2)中;
步骤二,第一潜水泵(4)运行,第一排水管(3)将第一沉淀池(2)中的钻屑和废水排至钻屑集中地点,钻屑被集中在钻屑集中地点;
步骤三,第二潜水泵(9)运行,第二排水管(8)将钻屑集中地点的废水排入井下主排水管中。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钻屑集中地点包括钻屑堆放处(5)、钻屑拦截坝(6)、第二沉淀池(7),所述第一沉淀池(2)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3)连接所述钻屑堆放处(5),所述钻屑堆放处(5)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7),所述钻屑堆放处(5)与所述第二沉淀池(7)之间设有钻屑拦截坝(6),所述第二沉淀池(7)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8)连接井下主排水管;
步骤二中,第一排水管(3)将第一沉淀池(2)中的钻屑和废水排至钻屑堆放处(5),废水通过钻屑拦截坝(6)流进第二沉淀池(7)中,钻屑被集中在钻屑堆放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13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