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拟穴青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池塘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2494.6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4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雨;吴清洋;石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20;A01G33/00;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曹江;周增元 |
地址: | 51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拟穴青蟹蚤状 幼体 池塘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拟穴青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池塘培育方法,包括培育池塘的准备,饵料生物培育,布苗,饵料生物投放,水质生态调控。本发明每100立方米水体放置抱卵蟹1只,抱卵量100万粒左右,控制孵化出I期蚤状幼体的密度在1万/立方米左右。并且在IV期蚤状幼体后期开始向池塘内投放适量桡足类,且蚤状幼体Ⅴ期以桡足类和较大卤虫无节幼体为作为主要饵料,饵料生物种类丰富,营养均衡全面,培育幼体生长速度快、规格统一、体质体色好和成活率高,水质稳定且不需要很大的换水量;能极大地降低育苗成本,增加育苗收益。具有门槛低、生产成本低,稳定性强,易掌握等优点,适合推广和普及,从而将有力地促进我国青蟹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的苗种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拟穴青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池塘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俗称青蟹)属肉食性、广盐性、广温性海水经济甲壳动物,其个体大、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且可离水运输,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洋经济养殖蟹类之一。近年来,青蟹养殖在我国南方沿海各省蓬勃发展,其养殖面积接近3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5万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7),然而,与中华绒螯蟹人工苗占比达到95%、梭子蟹人工苗占比达70%相比,青蟹养殖的苗种几乎全部依赖自然海区的野生苗种。由于野生苗种具有数量和质量不稳定且易携带病菌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无法满足广大养殖户对苗种的需求,因此青蟹人工苗种的规模化繁育将是青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于青蟹人工育苗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小批量育苗的成功。然而,受投入产出比等因素的影响,青蟹人工苗种培育还仅限于小批量生产阶段,而且目前青蟹育苗技术尚未成功和普及,养殖用苗仍以海区天然苗为主,苗种供应不稳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所以急需一种介入门槛低、稳定性好、育苗成本低、且易掌握的青蟹苗种培育技术,尤其是苗种前期(蚤状幼体期和大眼幼体期)培育技术,来摆脱养殖用苗依赖天然苗种的束缚、培育过程中幼体死亡率高等难题,进而推动了青蟹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锯缘青蟹工厂化育苗技术(任福海等,河北渔业,2010年第1期)中公布了一种青蟹工厂化育苗的方法,但是在青蟹工厂化育苗时首先需要建设工厂化车间,并配备供热、供气、供水、光照控制等设施,总的来说,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场至少需要投资30~40万元。此外育苗期间的饵料生物全部依靠人工培育和投放,每池布苗密度大约100个/毫升,且Z1~Z2阶段以20~30个/毫升较高密度的轮虫培养,需要通过大量换水来控制水质稳定,育苗成本较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青蟹工厂化育苗方式难以推广和普及。
一种青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申请公布号CN 102090356A)公开了一种青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但是一种青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中每亩池塘放1~2只抱卵蟹(按每只抱卵蟹孵化出I期蚤状幼体在100万只计,幼体密度仅有1500-3000只/立方米),远低于工厂化的幼体放养密度(10万只/立方米左右),投入产出比大。而且溞状幼体阶段培育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卤虫资源量减少,作为青蟹育苗主要成本支出的卤虫卵价格逐年递升(2018年卤虫卵价格为100-200元/斤,为2017年价格的2倍),育苗成本的不确定性对苗种生产单位育苗积极性有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穴青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池塘培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种拟穴青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池塘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池塘的准备
育苗池塘要求交通方便,电力、海水、淡水供应充足;其中海水盐度不低于25‰,pH稳定在7.8-8.5间,水质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池底不漏水、不渗水。池塘池深不低于1.5米,每30–50平方米布置一个增氧气盘。在布苗前10天左右,进80厘米深沙滤海水,用漂白粉或强氯精等含氯消毒剂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青苔孢子、藤壶及野杂鱼苗等敌害生物(有效氯浓度10毫克/升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24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