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医废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3877.5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4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郝喜明;刘标;苏磊;高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医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16H4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车 数据管理 全生命周期 持续监测 管理技术 身份标记 信息化 车内 放入 全域 细化 转运 装入 管理 核对 追溯 跟踪 监测 源头 | ||
本发明属于医废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医废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装入医废车的医废进行身份标记;(2)医废收集过程中,医废车对放入车内的医废进行持续监测;(3)医废收集完成后,医废车进入医废暂存处;医废暂存处对医废车内的医废进行二道监测;(4)院外转运前核对医废暂存处的医废数量,确认后运走医废。本发明能够在医废的全生命周期有效的全域跟踪医废,并追溯医废处理源头,实现医废管理细化至科室的全过程信息化数据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废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医废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医废,即医疗废弃品。现阶段,我国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监控状况的提高,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给处理医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我国对医废的处置长期处于重视不足的阶段,因此,目前我国的医废处理还尚有不足。大部分的医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属于危险废物,若处理不当,会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流入社会的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我国的医废收集水平较为落后:目前我国的医废管理体系很不完善,采用纸上管理,效率低下,没有实现医废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的全域过程跟踪管理,收集难留痕,医废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从源头得到控制;医废分类收集是实施医废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一员,医废与普通垃圾没有区分,管理混乱,并且粗放,没有细化到科室管理;目前的医废清运任务主要采取承包方式,没有建立相应的运输管理制度及储存管理制度,清运人只负责将医废运到指定地点,不关心数量核对,导致医废运输过程中医废遗漏现象严重。因此,现阶段医废收集普遍较难符合国家监管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医废管理方法,能够在医废的全生命周期有效的全域跟踪医废,并追溯医废处理源头,实现医废管理细化至科室的全过程信息化数据管理。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医废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装入医废车的医废进行身份标记:
所述医废车包括标签打印系统和电子称重系统;所述标签打印系统包括编辑模块和打印模块;所述电子称重系统和编辑模块连接,打印模块和编辑模块连接;所述打印模块用于打印RFID标签;
(2)医废收集过程中,医废车对放入车内的医废进行持续监测:
所述医废车还包括用于同时辨识多个RFID标签的标签辨识系统;
(3)医废收集完成后,医废车进入医废暂存处;医废暂存处对医废车内的医废进行二道监测:
所述医废暂存处设有RFID读取器和主机;所述RFID读取器读取医废的RFID标签,并将标签信息通过主机传至后端服务器,所述主机通过网络与后端服务器连接;
(4)院外转运前核对医废暂存处的医废数量,确认后运走医废。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RFID标签实现医废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杜绝收集医废过程中出现不合规范的流程,减少医废流入社会的安全隐患;同时,本发明能够在医废源头正确分类每袋医废标记,实现完整的医废路径监测,使医废处理过程处处留痕。
优选的,所述医废车还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和后端服务器连接;所述定位系统通过网络与后端服务器连接;所述后端服务器包括用于显示医废车行进路线的显示设备。
有益效果:利用定位系统对医废车进行室内定位,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对医废车的动态监管需求,有效的避免院感事件的发生。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警报系统;所述后端服务器和警报系统连接;所述后端服务器预设医废车的行进路线,与定位系统传输的实际行进路线进行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医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医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3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