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棘突间垫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5609.7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0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金一;金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科生物医疗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方挺;黄谦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突间 垫圈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棘突间垫圈装置,包括:垫圈(spacer),设置于椎骨的相邻的两个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带(band),成双具备,各捆绑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上,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以使上述垫圈维持位于相邻的两个上述棘突之间的状态;固定盖(fixing cap),结合于上述垫圈以将上述带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及弹性体,安设于上述垫圈,维持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的结合力。本发明提供的棘突间垫圈装置,较之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装置,可简便和简化手术过程,从而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在使用导丝进行手术时,较之不使用导丝的情况,可更简便地进行手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简便地安装于患者的体内的结构的棘突间垫圈装置。
背景技术
记载于此部分的内容只是提供对本发明的背景信息,而非构成现有技术。
椎管(spinal canal)是脊柱神经经过的通道,位于各椎骨的后方的孔上下连接形成通道,而神经通过该通道从大脑连接至胳膊、腿。
当上述椎骨上出现问题时,椎管变窄,有可能引起压迫神经、引起巨大疼痛的椎管狭窄等疾病。
最常见的脊柱疾病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
上述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原因是随着脊柱的老化过程,前面有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椎间盘突出而压迫神经,后面因围绕神经的黄韧带变厚、变硬而压迫神经,位于椎管后方的脊柱关节变得肥厚,而且,因椎骨的摩擦非正常生长的骨头(骨刺,bony spur)压迫脊神经。
因此,为治疗上述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或其他种类的脊柱疾病或缓解脊柱疾病的症状,通过手术将人工装置安装在椎骨。
上述将人工装置插入患者的体内的手术,若失败则将给患者带来极度的痛苦或导致健康损失,还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尤其是在与人的椎骨相邻的位置安装人工装置时,因椎骨、椎管、脊柱神经等的医学特性,在手术失败时将给患者带来致命的损害。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具有可简便地安装于患者的体内的结构的棘突间垫圈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未被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可通过下面的内容将变得明了。
课题解决方案
棘突间垫圈装置的一实施例,可包括:垫圈(spacer),设置于椎骨的相邻的两个棘突(spinous process)之间;带(band),成双具备,各捆绑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上,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以使上述垫圈维持位于相邻的两个上述棘突之间的状态;固定盖(fixing cap),结合于上述垫圈以将上述带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垫圈;及弹性体,安设于上述垫圈,维持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的结合力。
上述固定盖,包括:盖体,形成有供上述带的端部插入的第一贯通孔;及结合部,从上述盖体突出,结合于上述垫圈;而上述垫圈形成有供上述结合部插入的第二贯通孔。
上述第一贯通孔呈狭缝(slit)形成并贯通上述盖体形成,以与上述结合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由以上述结合部为中心相互对称的一对构成。
上述带的端部插入上述第一贯通孔,以设置于上述垫圈和上述固定盖之间,一面与上述垫圈的一面接触,另一面与上述固定盖的一面接触,被上述垫圈及上述固定盖加压结合于上述垫圈。
上述垫圈包括在上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并供上述弹性体安设的第一凹槽;固定盖包括在上述结合部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形成,在上述结合部插入上述第二贯通孔时,正对上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科生物医疗株式会社,未经索尔科生物医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56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即时防盗监控方法
- 下一篇:胆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