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5902.3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7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其明;荣波;傅祖龙;刘科;牟天秀;龚宝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22 | 分类号: | A01N65/22;A01P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张徭尧;柯海军 |
地址: | 6116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至 迷迭香 提取物 农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药材混合后,经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而成:牛至1份,迷迭香1~5份。本发明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采用草本植物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对农作物无药物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由于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病害不宜产生抗性;在使用时药效浓度低,成本低廉;从牛至叶和迷迭香颗粒中提取,可以有效的达到防治灰霉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源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目前市面上的防治灰霉病的农药大部分为化学药剂,虽然对灰霉病都有不错的防效,但都存在着高残留的风险,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的日益重视。原有的大部分化学农药以不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高品质需求。而现有的生物农药多为发酵产物或单一的植物提取物,对灰霉病的防效低,见效慢。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药材混合后,经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而成:牛至1份,迷迭香1~5份。
优选的,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药材混合后,经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而成:牛至1份,迷迭香2份。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取:称取牛至颗粒和迷迭香颗粒,混合,加入有机溶剂,回流提取,过滤,得提取液,其中,有机溶剂加入重量为牛至颗粒和迷迭香颗粒的重量之和的4~8倍;
b、制剂:加入助剂,将提取液制成制剂。
优选的,回流提取次数为两次,合并滤液,得提取液。
优选的,于80℃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h。
作为优选方案,有机溶剂加入重量为牛至颗粒和迷迭香颗粒的重量之和的6倍。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所述的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灰霉病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本发明的含牛至和迷迭香提取物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很好的防治灰霉病,其防效远远高于单一成分的提取物,这可能是由于牛至和迷迭香之间具有增溶、助溶作用,共同提取后制成的农药组合物杀菌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对黄瓜灰霉病或番茄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59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