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堆石坝周边缝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6315.6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5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恒;李学强;苗喆;邓成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6 | 分类号: | E02B7/06;E02B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吴倩倩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坝体 趾板 周边缝 横向接缝 纵向接缝 堆石坝 止水构件 变位 阶梯缝 施工 基岩 斜度 交错连接 竖直延伸 剪切 堆石体 山体 填筑 预设 防水 张开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堆石坝周边缝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坝体面板、趾板和止水构件,坝体面板铺设在填筑堆石体的外侧,坝体面板的表面具有预设斜度;趾板沿着坝体面板的外侧的边沿设置,趾板的外侧与山体和基岩相接,趾板的内侧与坝体面板之间的周边缝为阶梯缝,阶梯缝由多个横向接缝和多个纵向接缝依次交错连接,横向接缝水平延伸,纵向接缝竖直延伸,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均与坝体面板的表面相垂直;止水构件设置在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本发明的堆石坝周边缝结构不但方便坝体面板施工,还可基本上消除坝体面板和趾板之间的周边缝处的剪切变位,使其只剩下张开变位和沉陷变位两种形式,提高了堆石坝的坝体面板和趾板之间的止水构件的防水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坝设计和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堆石坝周边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堆石坝是由大坝上部的坝体面板和趾板下部帷幕灌浆一起形成封闭完整的防渗体系,趾板与坝体面板之间的周边缝需采用相应的止水结构。趾板和坝体面板的下部支撑基础不同,趾板一般坐落在基岩上,而坝体面板下部为填筑堆石体,两者变形机制差异较大,在水压力作用下周边缝将产生较大变形,而周边缝变形大小及止水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大坝安全。目前趾板一般与坝体面板斜交,导致趾板与坝体面板之间的周边缝变位条件复杂,在水压力作用下,周边缝处剪切、沉陷和张开变位值较大,不利于大坝的防渗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堆石坝周边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堆石坝周边缝结构,包括:坝体面板、趾板和止水构件,所述坝体面板铺设在填筑堆石体的外侧,所述坝体面板的表面具有预设斜度;所述趾板沿着所述坝体面板的外侧的边沿设置,所述趾板的外侧与山体和基岩相接,所述趾板的内侧与所述坝体面板之间的周边缝为阶梯缝,所述阶梯缝由多个横向接缝和多个纵向接缝依次交错连接,所述横向接缝水平延伸,所述纵向接缝竖直延伸,所述横向接缝和所述纵向接缝均与所述坝体面板的表面相垂直;所述止水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接缝和所述纵向接缝处。
根据本发明的堆石坝周边缝结构,坝体面板和趾板之间的阶梯缝由依次交错连接的多个横向接缝和多个纵向接缝构成。多个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使坝体面板的下边沿为规则形状,方便坝体面板施工。而且坝体面板和趾板在横向接缝可以抵挡坝体面板与趾板之间的纵向剪切变位,在横向接缝处可以抵挡坝体面板和趾板之间的横向剪切变位。使其只剩下张开变位和沉陷变位两种形式,减少了周边缝变形,提高了堆石坝的坝体面板和趾板之间的止水构件的防水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堆石坝周边缝结构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
可选地,所述止水构件包括铜止水,所述铜止水设置在所述横向接缝和所述纵向接缝的内端。
根据本发明的堆石坝周边缝结构,铜止水垫在坝体面板和趾板之间的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的内端,铜止水在坝体面板和趾板之间的周边缝处具有180°的折返部,可应对变形,可严密封堵坝体面板的内侧的渗水。
可选地,所述铜止水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片。
根据本发明的堆石坝周边缝结构,垫在铜止水内侧的橡胶垫片可隔离渗水与铜止水之间的接触,对铜止水具有防锈作用。
可选地,所述止水构件包括沥青木板,所述沥青木板填充在所述横向接缝中和所述纵向接缝中。
根据本发明的堆石坝周边缝结构,沥青木板填充在横向接缝中和纵向接缝中,沥青木板在吸水后会膨胀,可严密封堵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
可选地,所述止水构件包括复合橡胶棒,所述复合橡胶棒设置在所述横向接缝和所述纵向接缝的外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堆石坝周边缝结构,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的外端呈V形开口,复合橡胶棒填充在V形开口内,可以提高复合橡胶棒与周边缝的两侧的接触面积,提高复合橡胶棒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6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