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车正面碰撞强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6677.5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3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程凯;王昌胜;项生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支撑 前围 强化结构 新能源车 正面碰撞 副车架 横梁 车辆后方 车辆前部 多层 受力 传导 侵入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新能源车正面碰撞强化结构,包括副车架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围横梁,还包括至少一个后支撑梁;后支撑梁的前端与副车架后端固定,后支撑梁的后端与前围横梁的中部固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将车辆前部受力传导至车辆后方,显著减轻前围侵入量,对驾乘人员和车辆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车正面碰撞强化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油汽车上,车身底盘上设计有纵梁,纵梁贯穿了车身底盘的前后方向。在车头发生碰撞时,纵梁可以将车头受力最大程度的传递至车尾,避免车头出现严重溃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机舱和驾驶舱的完整,是重要的安全部件。中国专利文献CN206704299U于2017年12月5日公开了“副车架及采用该副车架的电动汽车”,副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01)和电动机悬挂结构(105),该电动机悬挂结构形成在所述车架主体上,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107)和第二壳体(108);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动机拉杆衬套的腔体(B),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形成有允许连接件穿过该腔体(B)以固定连接所述衬套的通孔。该申请人宣称,该实用新型的副车架易于进行电动机悬置点的变化,提高了通用性。在以电池为能源储存方式的新能源汽车上,电池包被布置在地板下部的空间,为了保证地板与电池包的间隙,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都无法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在地板下部设计纵梁结构,导致在安全性上存在隐患。例如如前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就缺乏纵梁的力传递,导致车辆在正面碰撞时前围的侵入量很大,驾驶舱内人员伤害严重。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正面碰撞强化结构,可以有效的将车辆前部受力传导至车辆后方,显著减轻前围侵入量,对驾乘人员和车辆起到保护作用。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新能源车正面碰撞强化结构,包括副车架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围横梁,还包括至少一个后支撑梁;后支撑梁的前端与副车架后端固定,后支撑梁的后端与前围横梁的中部固定。
本方案设计的多层新能源车正面碰撞强化结构,包括副车架和前围横梁。前围是分隔机舱和驾驶舱的横向挡板,前围横梁位于前围下方,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前围横梁具有高强度的特性。本方案通过将前副车架通过后支撑梁与前围横梁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很好的提高结构受力。这样设计之后,既可以空出车身地板下方的空间,用来布局电池包,又保证了车身前后方向的力传递效果,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不会下降,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布局和市场推广。为了提高刚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门槛条的合适位置进行补强设计。后支撑梁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按需选择。
作为优选,后支撑梁的长度方向为车身前后方向,后支撑梁的前端与副车架的后端的中部固定,后支撑梁的后端与前围横梁的中部固定。这个设计,使副车架、后支撑梁和前围横梁三者的连接形状构成了工字型,而工字型在力学结构中具有极强的受力效果,因此该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结构受力效果,足以媲美传统燃油车的纵梁结构。
作为优选,后支撑梁为直管。直管的轴向受力强度最好。
作为优选,后支撑梁为空心的直管。在确保强度的前提下,后支撑梁为空心的,有助于车身轻量化。
作为优选,后支撑梁内设有强化筋,强化筋沿后支撑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强化筋可以在轴向上进一步强化后支撑梁。
作为优选,所述后支撑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副车架的后端下配合面为水平面,后支撑梁前端的上端面与副车架后端的配合面固定;前围横梁的前端上配合面为水平面,后支撑梁后端的下端面与前围横梁前端的配合面固定。通过后支撑梁截面形状、副车架后端配合面、前围横梁配合面的设计,可以使两两连接件的结合更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66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及其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