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花恢复系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7112.9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旭;任高峰;李海平;高斌;张献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 恢复 基因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棉花恢复系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001A和恢复系7R13两个材料及其衍生群体为基础,将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定位,所述棉花恢复系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由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经PCR扩增棉花基因组DNA得到。本发明中的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以及棉花恢复系种子纯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棉花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棉花恢复系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纤维作物。近年来受国内外行情影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我国的棉花生产与需求难以平衡。而棉花产业是社会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产业,通过提高棉花产量以振兴棉花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植物雄性不育即植物的雄蕊败育的现象,是利用杂交优势的强大工具,棉花三系杂交育种中,恢复系的选育对杂交组合潜力的影响很关键,然而恢复源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因此,定位恢复基因,从而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或克隆恢复基因合成优良恢复系,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雄性不育系在杂种优势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发利用价值巨大。植物雄性不育现象一般分为三类:细胞核雄性不育(Genetic Male-sterility,GMS)、质核互作雄性不育(Cytoplasmic-Genetic Male-sterility,CGMS)(Chen and Liu,2014)和胞质型不育(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CMS),细胞核雄性不育通常为核基因隐性突变,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即细胞质雄性不育,一般由线粒体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核质互作,为母性遗传(Budar and Pelletier,2001)。现已知超过150个物种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都与异常线粒体基因导致花粉发育受阻有关(Bentolila et al.,2002)。胞质型不育在水稻开发利用较早(Pradhan and Jachuck,2012),因其育性恢复基因资源不易找到,在其他作物上应用不多。随着作物杂交种子的大面积推广,杂交种子的生产需要在质和量上都需要提升,才能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首先,需要选育育性稳定,制种安全,繁殖系数高,高产稳产的不育系(陈立云等2007),然后与恢复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搭配。然而,有些作物恢复源狭窄以及高度自交,如小麦(范濂等1986)、大豆(白羊年等2002),恢复系综合性状不良,选育强优恢复系耗时耗力。因此,储备更多的恢复基因资源,通过遗传定位、基因克隆实现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和转化,是提高育种效率,加大杂种优势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关于育性恢复机理在主要农作物中已有较多报道,大部分育性恢复基因都属于编码PPR蛋白的基因家族。研究表明,PPR蛋白识别并结合CMS诱导因子,通过RNA编辑(Pring et al.,1998)、促使CMS诱导因子降解(Kazama et al.,2014)、稳定CMS诱导蛋白翻译后产物(Bellaoui et al.,1999)等方式,使雄性不育植物育性恢复。其中两个例子一个是玉米的恢复基因Rf2,这是一个乙醛脱氢酶基因;另一个例子为甜菜的一个编码bvORF20蛋白的恢复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华中农业大学;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7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