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扇贝吊笼养殖区褐潮防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27957.8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4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宋伦;毕相东;宋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C12N11/10;C12N11/04;C02F3/32;C12R1/89;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毛薇;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贝 笼养 殖区褐潮防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扇贝吊笼养殖区褐潮防控方法,利用外源持续输入的含氮磷的营养盐刺激目标微藻的生长,抑制褐潮藻生长的同时,为扇贝提供饵料,减少褐潮对扇贝养殖的损害。将含氮磷的营养盐与海藻酸钠、小球藻粉混合均匀,加入氯化钙溶液制备成球状缓释团,然后于‑20℃冷冻成型,将得到的球状缓释团置于100目网袋中,每个网袋放置一个球状缓释团得到营养缓释包,将缓释包固定于扇贝养殖吊笼的外侧,定期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褐潮防治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扇贝吊笼养殖区褐潮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褐潮防控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褐潮的应急处置手段与赤潮相似,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处置主要使用粘土絮凝藻类沉入海底,成本低、效率较高,也是目前推广使用的方法。化学处置虽然去除效率很高,但对其他生物会存在影响,Randhawa发现1.6mg.L-1的H2O2可有效去除高密度的抑食金球藻,而对其他微藻影响较小,但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宜大水面使用(Randhawa,2012、2013)。生物方法虽然一直被推崇,但实际推广进展缓慢,选自自然水域中噬藻病毒和细菌虽然去除效率高,但对光照、寄主有要求,对其他生物也可能造成影响,尚不能应用到自然水体。滤食性贝类虽然可以滤食大部分藻类,但去除效率较低,针对褐潮藻也束手无策。张雅琪等发现,虽然改性黏土是消除有害藻华非常快速有效的办法,但是对抑食金球藻的去除效率普遍很低,均在20%以下(张雅琪,2013)。毕相东、董少杰等利用化感作用筛选出既能强烈抑制抑食金球藻生长又可为养殖微环境中贝类提供饵料的小球藻,并将其浓缩液缓释于贝类养殖的微环境中,对降低褐潮的危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DONG,2016)。为有效避开秦皇岛海域褐潮暴发与海湾扇贝养殖时间的重叠,王东哲建议,对海湾扇贝进行晚苗培育(4月初种贝入室)及池塘底播和筏式养殖(王东哲,2015;晋利,2016)。对于褐潮的防治,已有一些研究,2013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公开了《一种提高PAC改性粘土消除海洋褐潮效率的方法》。该发明在利用PAC改性粘土材料消除褐潮时,需要以褐潮发生区海水为预分散剂,将该材料预分散形成悬浊液,然后喷洒到褐潮水体表面。但该发明应用海域有局限性,粘土对扇贝养殖危害较大(马明辉,2004)。从生理结构上来看,扇贝与毛蚶、文蛤等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致使扇贝对悬浮物更为敏感。扇贝进食时水流直接进入鳃腔,由鳃再将食物滤出送入口腔,因鳃直接与水流接触,当水体中悬浮物浓度高时,鳃极易沾附悬浮物而导致呼吸及滤食功能下降,影响扇贝的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扇贝死亡,因而,它对悬浮物较为敏感,适于在悬浮物浓度较低的清洁环境中生存。因此,在扇贝养殖区不适宜上述专利的实施。目前褐潮暴发区主要在海湾扇贝吊笼养殖区,针对扇贝养殖区暂时没有褐潮防控方法,上述褐潮防治方法在扇贝养殖区应用均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扇贝养殖区褐潮期间饵料匮乏和抑制褐潮致灾种生长的技术,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扇贝吊笼养殖区褐潮防控方法,利用外源持续输入氮磷营养盐刺激饲料微藻的生长,抑制褐潮藻生长的同时,为扇贝提供饵料,减少褐潮对扇贝养殖的损害;所述含氮磷的营养盐中,氮元素和磷元素的质量比为16:1~32:1,即为(16~32):1。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褐潮防控的缓释团,所述缓释团的组成包括含氮磷的营养盐、海藻酸钠、小球藻粉和氯化钙;所述含氮磷的营养盐、海藻酸钠、小球藻粉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为70:10:20:1~140:15:35:1,即为(70~140):(10~15):(20~35):1。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缓释团为球状,所述缓释团的直径为5cm。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含氮磷的营养盐还包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所述含氮磷的营养盐中,氮元素、磷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质量比例为:64:2:1:1~64:4:1:1,即为64:(2~4):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天津农学院,未经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7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