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走式鲜食玉米收割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29243.0 申请日: 2015-12-17
公开(公告)号: CN109644675A 公开(公告)日: 2019-04-19
发明(设计)人: 马源 申请(专利权)人: 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A01D45/02 分类号: A01D45/02
代理公司: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代理人: 冯子玲
地址: 410100 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收割 鲜食玉米 收割机 底盘总成 自走式 传送 集料 玉米果穗 机械运动 不对行收割 驾驶 动力驱动 茎穗兼收 驱动总成 人工辅助 依次设置 玉米茎杆 整株玉米 损伤率 并集 果穗 茎杆 茎秆 跨设 整机 回收 驱动 种植 收入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的自走式鲜食玉米收割机,包括底盘总成、收割总成、传送总成、集料总成、驾驶总成和驱动总成,其中,收割总成、驾驶总成、集料总成依次设置在底盘总成上,传送总成跨设于底盘总成,驱动总成为整机的机械运动提供动力驱动,收割总成用于收割玉米果穗和茎杆,传送总成用于分别独立的传送整株玉米、收割后的玉米果穗和收割后的玉米茎杆至集料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收割机专门适用于中国鲜食玉米种植环境,既具备茎穗兼收功能,还能不对行收割,无需人工辅助,可全自动收割并集料的功能,降低成本;此外,本发明提供的自走式鲜食玉米收割机降低了果穗损伤率,增多了茎秆的回收总量,提高收入。

本案是201510955928X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农机设备,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鲜食玉米收割机,尤其是全自动茎穗兼收型自走式鲜食玉米收割机。

背景技术

粮食玉米收割是在玉米蜡熟后用机械对玉米一次完成摘穗、堆集、茎杆一次还田等多项作业,而鲜食玉米收割与粮食玉米收割的区别在于鲜食玉米收割是在玉米乳熟时进行收割的。

据报道,我国粮食玉米收割技术已趋于成熟,其主要工艺流程为:用粮食玉米收割机在玉米生长状态下进行摘穗(称为站秆摘穗),在摘穗辊和摘穗板的作用下,果穗柄被拉断。切割器从根部把秸秆切断后进入粉碎机构切碎,切碎后秸秆自然落地。然后将果穗运到场上,用剥皮机进行剥皮,经晾晒后脱粒。现阶段,国内外玉米收割机的研究与生产已经成熟,美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玉米收割(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各国根据区域条件及耕作方式的不同,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收割方式: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各国,由于收割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较低,一般在谷物联合收割机上换装玉米割台,采用直接脱粒的收割方式进行直接收储大面积采用谷物联合收割机(直接收割玉米籽粒);而在俄罗斯、乌克兰和东欧一些国家,由于玉米在收割期籽粒含水率高,不适合直接脱粒,因此采用专用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果穗,广泛应用的是专用玉米收割机械(收割玉米果穗),可以进行摘穗、果穗剥皮与青贮联合作业,实现茎穗兼收。由目前的种植模式所限,我国的收割方式主要以整穗收割为主,直接收割玉米籽粒的机型较少,粮食玉米收割机主要机型分为单行式、背负式、牵引式、多行自走式、茎穗兼收式和不对行式,尤以背负式方式为主。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对粮食玉米收割技术来说,我国的鲜食玉米机械收割仅为摸索阶段,仍有大量技术空白,在中国城镇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留守人口数量逐年降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为降低成本,各鲜食玉米产地更趋向于机械化发展。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鲜食玉米收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如下问题:

一、对中国鲜食玉米产地的种植环境不适宜

美国专利US2014/0059994A1公开了一种鲜食玉米收割机,该鲜食玉米收割机是专为美国当地的集中连片大面积旱作耕地而设计的,仅限于对行收割,整机较重、机身长,此类鲜食玉米收割机主要由美国Oxbo公司制造。而我国的鲜食玉米产区多为水田,泥脚深且面积不大,而目前市面上正在出售的仅为中国某公司对上述Oxbo公司制造的鲜食玉米收割机针对中国小型农场进行改进的鲜食玉米收割机,其仅仅只是将Oxbo公司设计的机器进行了尺寸上的缩小,并未因为中国多为水田种植鲜食玉米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由于我国鲜食玉米产区主要是如下几种种植环境:潮湿松软易沉陷的田地,不起垄沟的平地或坡地,以及带垄沟的田地。这些田地对玉米收割机器的要求很高,通常需要翻越沟垄、爬坡以及进行不对行收割,而市面上出售的大、小型鲜食玉米收割设备不但不能满足不对行收割的需求,且其收获方式有易陷车,转弯半径大,收割效率低,接地比压大,容易压塌土地造成深坑而积水,从而破坏农田,导致作物减产等缺陷。

二、不具备茎穗兼收功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9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