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涵道涡轮喷管一体化研究的试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0426.4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8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葛宁;舒杰;杨荣菲;徐惊雷;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5/14 | 分类号: | G01M1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耀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涵道 涡轮 喷管 一体化 研究 试验 平台 | ||
1.一种用于多涵道涡轮喷管一体化研究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段:包括进气涡壳(5)、电加热器(4)、高压气源(1),进气涡壳(5)的进气口通过电加热器(4)与高压气源(1)相接,用于对主流进行加热,保证主流与外涵气流的总温差≤300K,加热后主流气体经过进气涡壳(5)输送到涡轮段;
涡轮段:包括进口导叶(6)、转子(7)、出口导叶(9)和中心锥(10),且涡轮段出口处设置有引射器(11),用于增加外涵气流与涡轮出口主流气体间的掺混,主流气体经过引射器(11)输送到喷管段;
喷管段:包括依次连通的喷管进口、喷管喉道(14)、喷管出口,且喷管进口处设置有等直的掺混段(15);
外涵及第三涵道空气系统:包括布置于喷管进口侧壁处的外涵道进口(12)以及设置于喷管喉道(14)与喷管出口之间侧壁处的第三涵道进口(13),且外涵道进口(12)及第三涵道进口(13)的面积可调,保证总涵道比范围0-1.0;
所述外涵道进口(12)以及第三涵道进口(13)共同连通有进气通道,且高压气源(1)通过高压流量控制阀(3)分别与电加热器(4)、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外涵道进口(12)及第三涵道进口(13)处分别设置有调节阀门(16),通过调节阀门(16)实现外涵道进口(12)及第三涵道进口(13)流量的独立调节;
所述试验平台还包括与转子旋转轴(8)相接的涡流测功机(18)、与喷管出口相接的排气消音装置(17)、布置于喷管段及涡轮段内的流场测量设备(19)及总控制室(20),且总控制室(20)与高压流量控制阀(3)、电加热器(4)、调节阀门(16)、引射器(11)、转子旋转轴(8)、涡流测功机(18)、流场测量设备(19)进行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涵道涡轮喷管一体化研究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段的轮毂比为0.65,且涡轮段与喷管段的轴向长度比值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涵道涡轮喷管一体化研究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11)采用波瓣式引射器,且波瓣式引射器的轴向长度为涡轮段的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涵道涡轮喷管一体化研究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涵道进口(13)位于喷管喉道(14)和喷管出口之间30-50%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涵道涡轮喷管一体化研究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涵道进口(12)的进口宽度调节范围为0~25mm,第三涵道进口(13)的进口宽度调节范围为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4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塞温度场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配件的反转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