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地基承台及地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0650.3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地基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地基承台,包括地基承台本体,所述地基承台本体为混凝土预制的基础砼体,所述基础砼体具有形状及强度满足承载要求的承台底座,所述承台底座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混凝土预制的墙柱构件的墙柱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承台连接部。本发明使用预制地基承台来构造地基结构,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施工引起的对工地周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地基承台及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多采用混凝土构造,混凝土由沙、石、水泥等加水混合搅拌而得到,施工周期长,效率不高,且在搅拌过程中一方面会形成严重的粉尘污染,另一方面还会产生严重的噪音污染。
有鉴于此,主管部门提出了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要求,相应厂商也研发了大量的预制构件,但目前的装配化率仍嫌不高。其中的产品集中在墙体、楼板、梁、柱等方面,地基方面研究、开发甚少,导致目前地基仍是通过现场捆扎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而从捆扎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凝固成型到最后形成地基的施工过程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施工效率不高,周期较长,仍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工地周边环境污染的预制地基承台及地基结构。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地基承台,包括地基承台本体,所述地基承台本体为混凝土预制的基础砼体,所述基础砼体具有形状及强度满足承载要求的承台底座,所述承台底座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混凝土预制的墙柱构件的墙柱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承台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承台连接部和墙柱连接部的连接部分浇筑微膨胀型混凝土,以形成固定所述承台和墙柱的固定砼体。
进一步的,所述承台连接部具有承台承插部,所述承台承插部设置有承台承插凹部来承插墙柱连接部,所述承台承插凹部可在所述地基承台和墙柱构件的间隙浇筑混凝土来形成固定砼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承台承插部具有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承台底座顶面的承台承插座体,所述承台承插座体开设有所述承台承插凹部。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承台承插凹部的宽度大于墙柱连接部承插部分宽度,所述承台承插凹部的深度为墙柱连接部承插部分宽度的1/2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台连接部外设置有平齐于所述承台底座顶面的砼体浇筑面,所述砼体浇筑面上可浇筑所述固定砼体;所述承台连接部外设置有高出所述承台底座顶面的砼体浇筑台,所述砼体浇筑台的顶面上可浇筑所述固定砼体;或者,所述承台连接部设置有内凹的砼体浇筑凹部,所述砼体浇筑凹部中可浇筑所述固定砼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承台连接部配置有第一端外露的承台锚固筋,所述承台锚固筋用于固定连接墙柱连接部配置的第一端外露的墙柱锚固筋,并可在所述承台锚固筋和墙柱锚固筋的部分浇筑混凝土来形成固定砼体。
进一步的,所述承台锚固筋配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承台锚固筋第一端和墙柱锚固筋第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包括锁固套筒,所述锁固套筒设置有内螺纹来与所述承台锚固筋第一端和墙柱锚固筋第一端螺接;或者,所述连接器包括插接头和卡接套筒,卡接套筒和插接头分别与承台锚固筋第一端和墙体锚固筋第一端固连;或者,卡接套筒和插接头分别与墙体锚固筋第一端和承台锚固筋第一端固连,插接头与卡接套筒相互卡接固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承台锚固筋第二端埋设并锚固于所述承台底座内;或者,所述承台锚固筋第二端埋设并锚固于地梁内,所述地梁穿设于所述承台底座开设的地梁浇筑槽中。
优选的,所述承台连接部设置有若干地基定位件,所述地基定位件与墙柱连接部上相应设置的基外定位件匹配,来实现所述预制地基承台与墙柱构件的定位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控制方法及功率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LSTM的供热用气量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