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及利用其制造耐热发泡餐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0864.0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承哲;全福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信环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K5/134;C08J9/12;C08J3/24;C08J3/28 |
代理公司: | 温州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9 | 代理人: | 胡仁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经济开发区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生物降解 发泡材料 聚乳酸 耐热 餐盒 发泡 耐热性 可生物降解性能 技术效果 加工性能 交联剂 抗氧剂 扩链剂 质量份 交联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及利用其制造耐热发泡餐盒的方法,本发明的可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按质量份数包括以下材料:聚乳酸:100;扩链剂:0.1‑5;交联剂:0.1‑5;抗氧剂:0.1‑5;其它助剂:0.1‑5。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解决聚乳酸耐热性差、交联聚乳酸加工性能差的问题,同时保持了所述耐热发泡餐盒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及利用其制造耐热发泡餐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业及外卖业的不断发展,饮食包装材料已形成了巨大规模的产业链,而且在此领域聚苯乙烯、聚丙烯等不可再生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聚乳酸(PLA,Polylacticacid)作为最典型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不仅来源于可再生的植物资源,而且在自然条件下可生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然而,聚乳酸属于线性聚酯,分子结构中支链及其缠结点少,熔体强度低,耐热性及可发性差,不能直接作为耐热发泡餐盒的材料。提高聚乳酸熔体强度及耐热性的方法主要有共混、成核、纳米复合及纤维复合等物理改性和共聚、支化、扩链、交联等化学改性。本发明首先通过聚乳酸的扩链提高其熔体强度,提升其发泡性能。同时,可通过聚乳酸的交联提升其耐热性,但是交联后聚乳酸交联分子链的转动及平动都受极大的限制,流动性差,其加工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及利用其制造耐热发泡餐盒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按质量份数包括以下材料:
聚乳酸:100;
扩链剂:0.1-5;
交联剂:0.1-5;
抗氧剂:0.1-5;
其它助剂:0.1-5。可选的,所述其它助剂可包括润滑剂、流动改性剂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聚乳酸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100g/10min(210℃/2.16kg),L-LA纯度大于7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扩链剂选自含有环氧官能团的共聚物,所述含有环氧官能团的共聚物为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代烯丙基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缩水甘油基三聚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4.4′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N-苯基-N′-异丙基-对苯二胺、氢化喹啉混合物、N.N′-二(1,4-二甲基戊基)-对苯二胺、N-苯基-N′-(对-甲苯磺酰基)-对苯二胺、三(2,6-二-叔对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上述可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发泡片的方法,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发泡剂,利用双螺杆挤出发泡机将上述发泡材料连续挤出发泡既得可生物降解的发泡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可生物降解的发泡片制备耐热发泡餐盒的方法,将所述可生物降解的发泡片热成型为发泡餐盒,所述发泡餐盒通过辐射,使其中的交联剂交联聚乳酸,提高所述发泡餐盒的耐热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是利用高能射线γ射线或电子束照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电子束辐射的吸收剂量为1~300kG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信环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信环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0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