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危介质管道输送泄漏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1008.7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杜勇;何水桥;何定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6432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危 介质 管道 输送 泄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危介质管道输送泄漏检测的方法,所述高危介质管道输送气体介质,包括操作:在高危介质输送管道每130~150m位置处设置一对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每隔15~35m设置一台固定式探测器;所述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和固定式探测器的输出信号都接入控制器做“或”运算,以检测到的最小值为最终的检测值。本发明提出的高危介质管道输送泄漏检测的方法,将开路式红外探测和固定式催化探测相结合,对管道进行泄漏检测,既能解决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只能实现在一直线范围内的高危介质平均浓度测量,也解决了固定式催化元件容易中毒老化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极度恶劣的工况环境下能比较准确地测量出泄漏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八氟异丁烯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装置中高危介质通过管道输送在管道焊接或法兰连接处可能因为腐蚀等原因发生介质泄漏。后果就是生产装置被迫停车,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对输送管道加装泄漏检测保护措施,提前预警,提前处置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泄漏到空气中的高危介质可能形成比较稳定的云状气团进行扩散,主要取决于泄漏量、风速、风向以及其与空气的相对比重等因素。气团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浓度已泄漏点处最高并沿其经过路线递减;气团为不规则形状,受风速影响大。这意味着在气团运行线路中大部分可能存在极低浓度。这些浓度用常规的固定式探测器检测属于不报警或无法检测到数据的情况,而且固定式探测器催化元件容易中毒老化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使用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测量准确度较高。
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缺点也很突出,只能实现在一直线范围内的高危介质平均浓度测量。对于一个浓度很低的气团与一个浓度很高的气团来说,经过测量会得到同样的数值。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危介质管道输送泄漏检测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化工等行业,主要应用于高危介质管道输送的泄漏检测,其中涉及高危介质的开路式红外探测和固定式催化探测,以降低因高危介质泄漏引起的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提前预警,提前处置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避免人员伤亡。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危介质管道输送泄漏检测的方法,所述高危介质管道输送气体介质,包括操作:
在高危介质输送管道每130~150m位置处设置一对(一个发射红外线,另一个接收红外线)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
在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之间的130~150m中每隔15~35m设置一台固定式探测器;
所述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和固定式探测器的输出信号都接入控制器做“或”运算,以检测到的最小值为最终的检测值。
进一步地,若所述气体介质比重大于空气,所述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设置于输送管道下方0.5米以内,若所述气体介质比重小于等于空气,所述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设置于输送管道上方0.5米以内。
其中,所述固定式探测器内设置有催化元件,对对人有危害的气态物质有响应。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式探测器内设置有催化元件,对含氟气体有响应,所述含氟气体包括八氟异丁烯。
其中,若所述气体介质比重大于空气,所述固定式探测器设置于输送管道下方0.5米以内,若所述气体介质比重小于等于空气,所述固定式探测器设置于输送管道上方0.5米以内。
更优选地,在所述高危介质输送管道每140m处设置一对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在相邻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之间的140m中每隔30m设置一台固定式探测器,最后一台固定式探测器与相邻开路式红外气体探测器间距为20m。
其中,当最终的检测值达到0.08mg/m3,发出警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1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