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柱凝胶法自动配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1843.0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2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宋玉庚;郑棱楠;鲍秉德;余忠良;王民;叶光勇;王子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9/00 | 分类号: | B01L9/00;B01L9/06;B01L3/02;B01L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柱凝胶法自动配血装置。现有的验血配血设备都是大型设备,只有在实验量大的时候才会启用。本发明包括存血部分和试验部分。存血部分包括冰柜体和血样存取机构。试验部分包括试验框架、验配血板、存样板、采血离心模块、凝胶卡安置抽屉、废料存储盒、第一采血组件、第二采血组件和升降取料机构。采血离心模块包括凝胶卡离心机构、血液离心机构、采血机构、储针机构和试剂盒。采血机构包括采血滑轨、采血滑块、采血横移驱动组件、采血回转电机、采血盘和采血针组件。本发明能够实现血样的自动选取,并能自动确定血袋位置并自动送出血袋。本发明能够自动更换抽血针,进而避免对血样被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柱凝胶法自动配血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设备只能够进行单一的配验血实验,或者是单独进行存血。并且,现有的验血配血设备都是大型设备,只有在实验量大的时候才会启用,一般都通过医护人员手动实验,验血与存取血的地方较远,人为操作也存在失误的可能。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能够动完成血液的检测,信息匹配,血液的自动取出功能的一种自动配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柱凝胶法自动配血装置。
本发明包括存血部分和试验部分。所述的存血部分包括冰柜体和血样存取机构。冰柜体内设置有血样腔。所述的血样存取机构包括血样存储抽屉、血样驱动组件、血样出口板和出口板驱动组件。冰柜体的侧面开设有血样出口。血样出口位于冰柜体内血样腔的底部。血样出口板位于血样出口处,且与冰柜体构成滑动副。血样出口板由出口板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的血样存储抽屉设置在血样腔内,并由血样驱动组件驱动。血样存储抽屉的顶面设置有多个血样试管槽。血样试管槽内放置的供血者试管。
所述的试验部分包括试验框架、验配血板、存样板、采血离心模块、凝胶卡安置抽屉、废料存储盒、第一采血组件、第二采血组件和升降取料机构。所述的采血离心模块包括凝胶卡离心机构、血液离心机构、采血机构、储针机构和试剂盒。所述的试验框架与冰柜体开有血样出口的一侧固定。试验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废料存储盒。验配血板与存样板间隔固定在试验框架上。存样板与冰柜体内血样腔的底面平齐设置。验配血板的中部开设有弃料出口通槽。弃料出口通槽位于废料存储盒的正上方。采血离心模块及升降取料机构均设置在验配血板上。凝胶卡安置抽屉固定在存样板上。凝胶卡安置抽屉内开设有多个凝胶卡插槽。凝胶卡插槽内装有微柱凝胶卡。第一采血组件位于存样板与采血离心模块之间。第二采血组件位于凝胶卡安置抽屉的上方。试剂盒固定在验配血板上。
所述的升降取料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升降架和试管存放块。所述电动推杆的外壳固定在试验框架上。电动推杆的推出杆与升降架固定。试管存放块固定在升降架上。试管存放块上开设有受血者血液安置槽、供血者血液安置槽和凝胶卡安置缺口。
所述的第一采血组件与第二采血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采血架、横移滑轨、第一夹爪驱动组件、夹爪架、第二夹爪驱动组件、第三夹爪驱动组件和机械夹取爪。所述的采血架与试验框架固定。横移滑轨与采血架构成滑动副。横移滑轨由第一夹爪驱动组件驱动。夹爪架与横移滑轨构成滑动副。夹爪架由第二夹爪驱动组件驱动。机械夹取爪内的爪身与夹爪架构成滑动副。机械夹取爪内的爪身由第三夹爪驱动组件驱动升降。
所述的凝胶卡离心机构包括第一离心架、第一离心盘、倾斜槽块和第一离心电机。所述的第一离心架与验配血板构成转动副,并由第一离心电机驱动。第一离心盘与第一离心架固定。倾斜槽块与与第一离心盘的边缘处构成转动副。
所述的血液离心机构包括第二离心架、第二离心盘和第二离心电机。所述的第二离心架与验配血板构成转动副,并由第二离心电机驱动。第二离心盘上设置有六个试管架。六个试管架均与第二离心盘构成转动副。
所述的储针机构包括储针盘和针盘回转电机。储针盘与验配血板构成转动副,并由针盘回转电机驱动。储针盘顶面上开设有多个存针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1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