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象漏洞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3314.4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5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华;南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袁礼君;阚梓瑄 |
地址: | 10008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象 漏洞 检测 方法 装置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漏洞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包括:对所获取待检测对象的接口信息去重,获得上述待检测对象的攻击面信息;根据预设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上述攻击面信息进行处理,输出对应于上述攻击面信息的漏洞检测策略;根据上述漏洞检测策略从预设的漏洞规则库中选取出对应的规则,并对上述攻击面信息进行漏洞检测,输出漏洞检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启发式爬虫和日志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传统漏洞检测方式攻击面信息收集不全的缺陷,并通过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对漏洞规则库进行更新,提升了漏洞规则库的更新小效率,最后通过基于策略的漏洞检测方式,提高了漏洞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象漏洞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web应用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前、后端框架层出不穷,web应用的开放性、开发者的安全意识薄弱使其面临巨大地攻击风险,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威胁,各种变种攻击和0day攻击不断被曝出,传统的web漏洞检测技术由于漏洞规则固定、成本高、迭代慢等缺点,已难以满足web应用对于安全的要求。因此,如何智能地检测web应用漏洞就显得很有意义。
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现有技术是:
方案一:漏洞规则库,针对各类web漏洞设计不同的漏洞检测规则构成漏洞规则库,然后爬虫获取应用接口,最后调用漏洞规则库中的所有规则对每个接口进行fuzz测试。
方案二:安全公司渗透测试,企业将web应用交给第三方安全公司,并由渗透测试人员对web应用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检测。
方案三:安全众测,企业将web应用交给安全众测平台,由安全社区的广大人员进行测试。
当时,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明显的缺陷。
方案一:漏洞规则固定,需要长期大量的运营来扩展漏洞规则库;漏洞规则匹配是以黑名单的方式,这样会提高误报率;并且web2.0时代前端框架日趋复杂,传统的爬虫方式并不能完整的收集到web应用接口信息,这样在进行匹配时就会出现遗漏,降低了漏洞检出率;规则匹配是以碰撞的方式,效率极低。
方案二:渗透测试工作人员通常依据自身经验开展渗透测试工作,这远远无法保证漏洞检出率;并且这种重复的人力测试成本很高。
方案三:安全众测安全众测平台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参与众测的人员身份无法得到保证,很容易给企业带来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象漏洞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等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漏洞的检测方法,包括:
对所获取待检测对象的接口信息去重,获得上述待检测对象的攻击面信息;
根据预设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上述攻击面信息进行处理,输出对应于上述攻击面信息的漏洞检测策略;
根据上述漏洞检测策略从预设的漏洞规则库中选取出对应的规则,并对上述攻击面信息进行漏洞检测,输出漏洞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所获取待检测对象的接口信息进行去重处理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自动填充上述待检测对象的前端输入接口,并遍历上述前端输入接口事件,通过预设的代理服务获取上述前端输入接口的接口信息,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3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