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双层车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5087.9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3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洪亮;卜纯研;潘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08 | 分类号: | B60Q1/08;B60Q1/12;B60Q1/14;B60Q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双层 车灯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层车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分别与ECU相连的灯座A、灯座B、近光灯A、近光灯B、伺服电机A、伺服电机B、车灯转角传感器A,灯座C、灯座D、近光灯C、近光灯D、伺服电机C、伺服电机D、车灯转角传感器B,远光灯A、灯座E、远光灯B、灯座F、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红外夜视摄像机以及总开关。所述ECU接收车灯转角传感器A、车灯转角传感器B、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红外夜视摄像机获取的探测信息,对四个近光灯、两个远光灯、四个伺服电机、红外夜视摄像机依据车辆行驶状况起控制作用。本发明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双层车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多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夜间行车事故的发生率比白天高1.5倍,因此夜间行车安全倍受重视。
由于在夜间,当车辆处于转弯行驶状态时,弯道内侧存在大面积盲区,为夜间安全行驶埋下隐患,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它能根据前轮转向方向与车速,自动调整两个近光灯的照射方向,使两个近光灯照射弯道内侧,从而减少弯道内侧存在的盲区,提高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然而在自适应前照灯系统调整两个近光灯照射方向的同时,会降低车辆前方、侧面等其它区域的光照强度,增加其它区域的盲区。
此外,由于夜间能见度差,一方面,驾驶员以及车外行人、骑车人等交通参与者的视野严重受限,会大大降低在危险路段的行车安全性;另一方面,当车辆处于低速直线行驶状态或停止状态,驾驶员寻找道路出口或观察道路周边时,难以清晰识别路况信息,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双层车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提高车辆行车安全性,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层车灯装置包括左近光灯系统、右近光灯系统、左远光灯系统、右远光灯系统、车速传感器、总开关、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红外夜视摄像机、控制器(简称“ECU”)。
所述左近光灯系统、右近光灯系统关于车辆纵向中心面对称安装于车辆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左远光灯系统、右远光灯系统关于车辆纵向中心面对称安装于车辆前端的左、右两侧。左近光灯系统位于左远光灯系统的左侧,右近光灯系统位于右远光灯系统的右侧。
左近光灯系统为双层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其包括灯座A、灯座B、近光灯A、近光灯B、伺服电机A、伺服电机B、车灯转角传感器A。灯座A位于上层,灯座B位于下层,灯座A安装于灯座B的上方。近光灯A、近光灯B分别安装于灯座A、灯座B中,近光灯A、近光灯B分别为上层近光灯、下层近光灯。车灯转角传感器A安装于灯座A中。伺服电机A、伺服电机B前端分别与灯座A、灯座B相连,其后端与车身相连,伺服电机A、伺服电机B分别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灯座A、灯座B,从而调整近光灯A、近光灯B的水平角度。车灯转角传感器A用于实时探测近光灯A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
右近光灯系统为双层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其包括灯座C、灯座D、近光灯C、近光灯D、伺服电机C、伺服电机D、车灯转角传感器B。灯座C位于上层,灯座D位于下层,灯座C安装于灯座D的上方。近光灯C、近光灯D分别安装于灯座C、灯座D中,近光灯C、近光灯D分别为上层近光灯、下层近光灯。车灯转角传感器B安装于灯座C中。伺服电机C、伺服电机D前端分别与灯座C、灯座D相连,其后端与车身相连,伺服电机C、伺服电机D分别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灯座C、灯座D,从而调整近光灯C、近光灯D的水平角度。车灯转角传感器B用于实时探测近光灯C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
左远光灯系统包括远光灯A、灯座E,远光灯A安装于灯座E中。右远光灯系统包括远光灯B、灯座F,远光灯B安装于灯座F中。灯座E、灯座F的后端与车身相连。
所述车速传感器安装于车轮轴上,用于实时探测车辆的行驶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50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