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针减肥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35864.X 申请日: 2019-01-15
公开(公告)号: CN109568567A 公开(公告)日: 2019-04-05
发明(设计)人: 陈凡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德丽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8/44 分类号: A61K38/44;A61K31/4439;A61K31/195;A61K38/39;A61K38/17;A61K31/047;A61K31/724;A61K9/00;A61K47/42;A61K47/10;A61K47/36;A61K47/26;A61K47/46
代理公司: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代理人: 冯子玲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针 贴片 减肥 可降解材料 缓慢释放 纳米颗粒 微针阵列 原料液 制备 皮肤 专业人员操作 矩阵 角质层屏障 皮肤角质层 白色脂肪 方式负载 活性表皮 密集部位 吸脂手术 穿刺 角质层 可刺穿 微米级 给药 浇注 可控 瘦身 塑形 针头 赘肉 肥胖 粘贴 脂肪 避开 体内 刺激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微针减肥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针减肥贴片包括基座和立于基座上的并可穿刺皮肤角质层的微针阵列,微针阵列是由纳米颗粒原料液制成的矩阵,纳米颗粒原料液包括功效剂和可降解材料液,功效剂通过与可降解材料液共浇注的方式负载于微针的针体内。本发明提供的微针减肥贴片含有微米级可溶性针头,可刺穿皮肤的角质层,使有效成分能避开角质层屏障缓慢释放直达活性表皮,从而发挥除去脂肪、除去赘肉和瘦身塑形的功效;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不存在技术风险,对白色脂肪密集部位进行局部、可控、无痛的缓慢释放给药,可以在任何肥胖的部位粘贴,对皮肤无刺激副作用。该微针减肥贴片与吸脂手术相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美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针减肥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我国肥胖人数可能超过美国,而2030年全球超重人口将突破21.6亿。肥胖症是由于机体热量摄人大于消耗而造成体内白色脂肪组织积聚过多,形成局部脂肪堆积部位。白色脂肪组织以甘油三脂的形式储存体内新陈代谢所多余的能量,当甘油三酯沉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肥胖。而脂肪的另一种形式—褐色脂肪组织,其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更容易发生脂肪酸β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用于生命代谢活动。

对于减肥,常采用的方法有药物减肥和手术减肥两种方法。服用减肥药是常用的方法,市面上的减肥药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没有生产许可证,且长期服用减肥药会对肠胃造成一定的副作用,更严重的,会使人们食欲不振,最后患上厌食症。对于手术减肥,吸脂往往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选择性地破坏脂肪细胞,然后用器械通过皮肤小切口伸入皮下脂肪层将脂肪碎块脂抽出,以达到抽出脂肪的目的。但这种外科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容易导致出血过多或麻药中毒,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具有适用范围窄、风险高、价格昂贵和不良反应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针减肥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针减肥贴片可以刺穿皮肤的角质层,使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的有效成分能避开角质层屏障,缓慢释放直至到达活性表皮,将体内白色脂肪组织转变为褐色脂肪组织,从而发挥功效,能够有效的除去肥胖部位的脂肪,达到减肥塑身的功效。且这一种微针减肥贴片面积较大,可作用于更多的肥胖部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针减肥贴片,包括基座和立于基座上的并可穿刺皮肤角质层的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是由纳米颗粒原料液制成的矩阵,所述纳米颗粒原料液包括功效剂和可降解材料液,每毫升所述纳米颗粒原料液中包含0.1-100IU功效剂,所述功效剂为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罗格列酮、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微针阵列中包括1000-10000根微针,每根微针针体为菱锥体或圆锥体。

进一步地,每根微针相对靠近阵列基座的底面的直径为50-500微米,每根微针的高度为100-1000微米,相邻微针之间间隔100~100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可降解材料液包括可降解材料和无菌水,所述可降解材料质量占所述可降解材料液质量的5-20%。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降解材料选自丝素蛋白、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铵、纤维蛋白、葡聚糖、壳聚糖、琼脂糖、海藻糖、右旋糖、山梨糖醇、聚乳酸、乳果糖、阿拉伯胶、环糊精和马来酸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座包括依次连接的胶合层和背衬膜层,所述胶合层与微针阵列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胶合层内含有促渗透剂,所述促渗透剂占胶合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20%,所述促渗透剂成分选自薄荷醇、冰片、精油、当归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德丽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德丽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58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