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5924.8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崔红利;林锐;莫智彪;唐文;朱运明;陈世凯;罗卫东;杨佑权;王智奇;郑龙超;梁上江;陈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淤泥 堵塞 抽水 降水 | ||
1.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包括井坑,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形成一环形的空腔,封底件,其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底部,以封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井坑内靠下部位,并且沿所述井坑的径向从外至内依次套设的第一铁丝滤网、缓冲层、第二铁丝滤网、绿豆砂层、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倒圆台形管体,所述缓冲层包括沿所述井坑的径向从外至内依次敷设的无纺布层、海绵层、纱布层,所述无纺布层上设有多个滤水孔,所述绿豆砂层填充于所述第二铁丝滤网和所述第一管体之间,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上端封闭,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管体侧壁之间通过多个支撑筋连接,所述倒圆台形管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长条形的通孔,其中,与所述抽水泵进水端连接的抽水管位于所述倒圆台形管体内;
还包括:
粘性土层,其填充于所述井坑靠上部位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侧壁之间,以堵住井坑;
多个出水管,多个出水管位于所述空腔内,多个出水管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侧壁上,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绿豆砂层和所述空腔,所述出水管的固定端高于其自由端;
多个进水管,多个进水管位于所述空腔内,多个进水管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侧壁上,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二管体,所述进水管的固定端高于其自由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圆台形管体内表面敷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不覆盖所述通孔,所述倒圆台形管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孔的直径为0.5mm,所述滤水孔相对于所述无纺布层上的孔隙率为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件为实心板体,所述封底件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呈环形,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外表面敷设有橡胶层,所述第一管体下端和所述第二管体下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圆台形管体侧壁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第二管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长度小于所述抽水管的直径,且大于1cm,所述通孔相对于所述倒圆台形管体的孔隙率为4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药件,所述进药件包括混药箱、与所述混药箱连通的总管、与所述总管另一端连通的多个药剂管,所述混药箱设置于所述井坑外部,所述混药箱内容纳有絮凝剂水溶液,所述总管上设有水泵,多个药剂管下部位伸入所述空腔内,且沿所述空腔周向均匀布置,所述药剂管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出药口;
多个阻挡件,多个阻挡件位于所述空腔内,多个阻挡件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管体侧壁上,每个阻挡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管体侧壁上的转动杆、固定在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的螺旋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淤泥堵塞抽水泵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海绵条,多个海绵条的一端间隔固定在所述螺旋桨外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59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