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滴量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6027.9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孝民;孙玉平;聂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汶颢微流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殷海霞 |
地址: | 21580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流道 旋塞阀杆 旋塞阀 阀体 微流控芯片 芯片架 液滴量 主流道 阀孔 通断 液滴 贯通 固定设置 量产装置 水平贯通 压紧机构 侧面 插接 块体 流道 竖直 通孔 压紧 种液 转动 芯片 便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滴量产装置,包括至少一组液滴发生组,液滴发生组包括一阀体,阀体上固定设置有旋塞阀块,旋塞阀块的侧面开设有贯通的水相主流道和油相主流道,其上分别连接有竖直的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且贯通旋塞阀块体;旋塞阀块上设有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的芯片位,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芯片架以及用于压紧所述芯片架的压紧机构;阀体的侧面开设有一对分别水平贯通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的阀孔,阀孔中插接有一对旋塞阀杆,旋塞阀杆上具有通孔;当转动旋塞阀杆时,能够实现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的通断。本发明的液滴量产装置,只需旋转旋塞阀杆就可实现流道的通断,使用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滴量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滴控制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微流控液滴系统已成为一个在微观尺寸上进行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并成功应用到蛋白结晶、酶分析、化学合成、单分子/单细胞研究等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研究领域中,而上述领域很多场合液滴直径对实验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基于微流控芯片已被广泛用于生成微液滴。研究人员利用软光刻工艺加工具备微米量级的微液滴芯片。首先,研究人员采用厚光刻胶(例如:SU-8厚胶)和常规光刻技术在硅基基底表面加工出具有微米精度、高深宽比的模具。然后,将PDMS前体及其交联剂混合溶液浇注在此模具表面。经过升温固化处理、模具分离,制备出结构互补的弹性PDMS微流控结构芯片。该PDMS微流控结构芯片与玻璃基片经过一步可逆键合步骤,最终形成封装的微流控芯片用于液滴生成。
当微液滴芯片制备成功后,在其样品入口、微液滴生成出口利用机械加工工艺打孔,装配进样管、出样管。“油相”样品、“水相”样品通过手工方式吸入到注射器中。然后,通过外部注射泵将“油相”样品、“水相”样品经过进样管注入微液滴芯片中。最后,生成的微液滴经过出样管被收集到常规实验耗材中,例如EP管。
目前的液滴量产装置,其水相流道和油相流道的通断采用旋转抽拉结构或针阀式结构来实现,但是抽拉结构效率太低,用力太大,方案随可行但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滴量产装置,采用旋塞机构控制流道的通断,只需旋转旋塞阀杆就可实现流道的通断,使用便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滴量产装置,包括至少一组液滴发生组;
所述液滴发生组包括一阀体,所述阀体上固定设置有旋塞阀块,所述旋塞阀块的侧面开设有贯通的水相主流道和油相主流道,所述水相主流道和油相主流道上分别连接有竖直的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且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贯通旋塞阀块;旋塞阀块上设有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的芯片位,阀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芯片架以及用于压紧所述芯片架的压紧机构;
所述阀体的侧面开设有一对分别水平贯通所述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的阀孔,所述阀孔中插接有一对旋塞阀杆,所述旋塞阀杆上具有通孔;当转动所述旋塞阀杆时,能够实现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的通断。
作为优选,所述旋塞阀杆上位于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两侧的位置均套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旋塞阀块上位于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的出口处均设置有过滤器。
作为优选,所述旋塞阀块上位于水相支流道和油相支流道的出口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芯片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芯片架包括第一芯片架和第二芯片架,所述第一芯片架呈L型,其一端插合于阀体上的插槽中,另一端贴合于阀体上;所述第二芯片架水平固定连接于第一芯片架上,并通过所述压紧机构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芯片架的前端设置有胶垫定位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汶颢微流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汶颢微流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6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指标微流控芯片及其生产方法、使用方法
- 下一篇:针筒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