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及其布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6706.6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2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彭松枭;吴煌;黄满长;曾祥耀;刘俭;杨学军;樊云龙;罗钰;陈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黄美玲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角 分支塔 双回路 地线横担 布线 地线 塔身 塔体 常规线路 导线挂点 导线横担 地线支架 高压线路 塔头顶部 塔头中部 挂点 塔材 塔头 压缩 | ||
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及其布线方法,该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包括塔体,塔体由塔头和塔身组成,塔头顶部设有五个地线挂点;塔头中部从上至下设有六个导线挂点。本发明还包括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的布线方法。使用本发明,可实现分支侧单侧大于90°的分支转角;取消常规转角分支塔的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减少导地线水平张力对塔身交叉材的影响,较同级别转角分支塔节省塔材15%左右;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塔位的高压线路走廊压缩至常规线路的28%左右,节省用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及其布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线路双回线路转角分支塔大多采用常规“鼓型”布置铁塔,铁塔包括内外角侧地线支架及导线横担,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较长,事故和安装工况下,塔体的交叉材等所受扭力较大,塔位占地及高压走廊较宽,这样,会导致铁塔工程量及用地的增加。
CN206337884U公开了一种交流输电40°~60°的双回路转角塔兼分支和终端塔,其包括塔身,塔身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悬挂地线的地线横担,地线横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挂线扁担,地线横担下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均与塔身连接,塔身底部设有塔腿,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均包括两个分别不对称设置在塔身两侧的分支,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上均设置有不对称的跳线横担,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内外角侧。该分支塔为常规转角分支塔,需布置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以及相应的跳线横担,塔体的所受扭力较大,塔位占地及高压走廊较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有利于减小塔重、节省工程量、节约用地的双回线路转角分支塔及其布线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包括塔体,塔体由塔头和塔身组成,塔头顶部设有五个地线挂点,五个地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地线挂点、第二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第四地线挂点和第五地线挂点;塔头中部从上至下设有用于悬挂双回线路的六个导线挂点,从上至下设置的六个导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导线挂点、第二导线挂点、第三导线挂点、第四导线挂点、第五导线挂点和第六导线挂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第四地线挂点和第五地线挂点分别设于塔头的顶部的四个顶角上,第二地线挂点设于第一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之间,第二地线挂点到第一地线挂点的距离与第二地线挂点到第三地线挂点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三地线挂点、第一导线挂点、第二导线挂点、第三导线挂点设于塔头的同一根主材上,第一地线挂点、第四导线挂点、第五导线挂点、第六导线挂点设于塔头的另一根主材上,第一导线挂点所在的主材与第四导线挂点所在的主材为塔头的两相邻主材。
进一步,所述塔头无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
进一步,所述塔头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身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头及塔身连接处变坡。
进一步,所述塔体为梯形柱体。
进一步,所述第三地线挂点与第一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6m,优选5.5m。第一导线挂点与第二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第二导线挂点与第三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第三导线挂点与第四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7m,优选6.5m。 第四导线挂点与第五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第五导线挂点与第六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
本发明之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的布线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6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