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7806.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4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颖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冬虫夏草 被毛孢菌 人工繁殖 野外 幼虫 分化 后期管理 菌种培养 人工繁育 适时采收 室内环境 幼虫培养 道地性 人工的 交配 采卵 虫蛹 菌虫 侵染 双效 温控 分段 光照 孵化 投放 锻炼 生长 养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人工繁育,在室内环境中,控温控湿的条件下,依次开展虫蛹孵化、交配、采卵、幼虫培养、菌种培养工序,得到适龄幼虫、中华被毛孢菌液;步骤2,野生辅育,将适龄幼虫投放到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进行野外锻炼一段时间,用中华被毛孢菌液开展菌虫侵染,并开展包括野生辅育光照、水分、温度控制的后期管理,适时采收,得到冬虫夏草。将冬虫夏草培殖分化成两个阶段,分化控制,既能实现冬虫夏草的分段养殖,分由厂家、农牧民完成,实现企业、农牧民双效增收,同时还能实现冬虫夏草的野生与人工的结合,在提高生产量的同时,增强其药物道地性,提升冬虫夏草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冬虫夏草培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别称冬虫草,是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功效众多,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的,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冬虫夏草功效主要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秘精益气、美白祛黑等多种功效。目前,冬虫夏草人工繁殖技术推广得到广泛应用,人工繁殖技术多数是在室内控温控湿的条件下进行培育,虽能快速繁殖,但缺点也明显:一是不能保证冬虫夏草的药材道地性;二是不能实现向农牧民推广,无法解决农牧民增收的问题,易造成人工繁殖工作在产区受到阻碍。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人工繁殖与野外辅育结合的冬虫夏草培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人工繁育,在室内环境中,控温控湿的条件下,依次开展虫蛹孵化、交配、采卵、幼虫培养、菌种培养工序,得到适龄幼虫、中华被毛孢菌液;
步骤2,野生辅育,将适龄幼虫投放到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进行野外锻炼一段时间,用中华被毛孢菌液开展菌虫侵染,并开展包括野生辅育光照、水分、温度控制的后期管理,适时采收,得到冬虫夏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
虫蛹孵化: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45-55%,20-30天孵化成蛾;
交配:温、湿度保持不变,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影响,在防虫网封闭环境内完成交配;
采卵:在虫蛾交配场所,用松软的麦麸加1%尿素液吸引虫蛾自然产卵,并及时收集虫卵,抽样检查数量;
虫卵孵化:将室内的温度提高5-8℃,将虫卵放入孵化室,待孵化率达80%以上即搬出到幼虫培养间;
幼虫培养:在幼虫培养间,温度调至20-25℃,用专用的植物饲料打碎后饲养至3-4龄,得到适龄幼虫;
菌丝培养:将经提纯驯化的中华被毛孢菌母种在菌丝培养罐内培养3个周期,原液在0-4℃冷藏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
野外锻炼:在自然温度10℃以上进行,带饲养盒土壤,放置到无鼠、无杂菌、无其他虫害的沙质土壤锻炼,覆盖无纺布或秸秆,锻炼时间5-10天,其中,土壤湿度为60%;
菌虫侵染:将中华被毛孢菌液稀释到0.1-0.5%浓度,喷雾施于幼虫土壤表面,每天傍晚施用,连续7天,发现幼虫出现僵死,即表明侵染成功;
后期管理:保持土壤温、湿度,发现子座长出虫体后,可适当降低湿度,间歇提供光照,子座1厘米以上即可采收,收获后刷去土壤和包衣,得到冬虫夏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颖,未经王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7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菇肚耳菌株YD99及其栽培方法
- 下一篇:植物培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