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姜黄素复合ZnO纳米粒子猝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8073.2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魏琴;李小建;马洪敏;吴丹;匡轩;王欢;庞雪辉;张勇;胡丽华;范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30;G01N27/327;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姜黄 复合 zno 纳米 粒子 鲁米诺 电化学 发光 传感器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本发明中,MoS2/Bi2S3纳米棒不仅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而且可以通过金‑硫键固载大量的发光材料鲁米诺,增强发光材料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为了灵敏地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夹心型的猝灭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采用姜黄素‑ZnO纳米材料基于消耗超氧根自由基和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根据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42可以结合不同量的二抗标记物聚多巴胺@姜黄素‑ZnO,使得该传感器电化学发光强度变化不同。本发明对淀粉样β蛋白4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 pg/mL‑10 ng/mL,检测限为21 fg/m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体是采用金杂化MoS2/Bi2S3纳米棒固载鲁米诺作为发光材料,姜黄素复合ZnO纳米粒子作为猝灭剂,制备一种检测淀粉样β蛋白42猝灭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因此,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且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淀粉样β蛋白的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具有一定的关系。淀粉样β蛋白42和淀粉样β蛋白40是淀粉样β蛋白的两种主要成分,其中,淀粉样β蛋白42阿尔茨海默病病人斑块中的主要成分,比淀粉样β蛋白40更容易聚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将会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本发明中,以淀粉样β蛋白42为检测对象,开发一种新颖的、灵敏的免疫测定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电化学发光(ECL)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反应可控性、时空可控性好;仪器简单,分析速度快;节约试剂;分析的应用范围广;可以同时获得多种信息,有利于研究快速发光反应和发光反应机理等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分析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鲁米诺作为传统的电化学发光试剂,具有高效的发光效率,然而,如何将鲁米诺稳定地固载在电极表面构建固态ECL传感器,对于解决ECL传感器的稳定性及灵敏度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无标记型传感器依据生物分子对修饰电极的阻抗作用引起ECL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物的检测。因此,发现新型的猝灭剂通过能量转移引起发光材料ECL信号的变化,对于实现目标物的痕量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猝灭型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淀粉样β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8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