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机构箱凝露报警感应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8883.8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3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源;吴鹏;阮法;李永虹;成诚;郑小立;马小军;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安徽海美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01 宁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机构 箱凝露 报警 感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度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国家电网系统内的变电站机构箱凝露报警感应板,包括单板凝露传感器,所述单板凝露传感器由铝基板构成,在所述铝基板的表面设有氧化绝缘层,在所述氧化绝缘层上设有迷宫型电路。本发明变电站机构箱凝露报警感应板采用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和亲水性的大面积铝基板构成,在电控柜内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和亲水性,保证了在实际应用中的表面可靠结露,克服了传统玻璃钎维基板的传感器表面温度高、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铝基板表面氧化处理形成的氧化绝缘层以及在氧化绝缘层上设有迷宫型电路,能够能够保证报警的及时性及可靠性,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度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国家电网系统内的变电站机构箱凝露报警感应板。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快速推进,变电站作为国家电网核心的骨干,设备安全运行越发重要。国家对电网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内存在大量的一二次设备操作机构箱和接线端子箱。各操作机构箱体内由于各种原因(变电站环境温湿度发生变化、现场降水、积雪、电缆沟积水等)不同程度的存在凝露积水现象。凝露是指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箱、柜体内壁表面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内壁表面发生水珠凝结现象。凝露是否发生取决于环境温度、箱体内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露点温度。
机构箱内部产生凝露的危害:
在机构箱内部端子排上形成的露水容易造成交直流短路接地、电机烧损,开关误动作;在开关操作机构上形成的露水会腐蚀机构内的金属部件,加速设备的腐蚀,甚至因锈死而造成的机构卡涩;机构箱内部的瓷瓶多没考虑防水性,在其上有凝露的话可能会导致爬电或闪络现象,极易发生事故。
现有技术是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机构箱内的湿度或逐一开箱检查。但是在雨后湿气延电缆穿管进入机构箱内检查很难发现。目前市场上有各类温湿度检测系统检测机箱内凝露的方法,但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很差,主要原因是由于柜体内壁表面温度下降造成凝露的迅速产生,此时反而会降低机构箱内水蒸气含量(湿度),造成温湿度传感器未达到启动值;湿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并不能完全体现柜体内部凝露情况,因此存在漏报的可能性。目前有人将迷宫型雨滴传感器检测机箱内凝露的方法,但在实际使用中漏报警率仍然很高。我们通过实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雨点传感器表面有温度积累效应。机箱内的温度是波动的,当机箱内温度重高温下降到低温时容易结露。而传统的雨滴传感器采用的是玻璃钎维基板的迷宫电路。玻璃钎维基板温度特性差加温很慢、另外玻璃钎维基板表面亲水性很差因此在降温过程中结露比机箱内金属部件结露慢。而机箱内金属部件一旦结露则机箱内的湿度下降更导致雨滴传感器上无法凝露。从而无法检测到凝露造成漏报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且安全可靠的变电站机构箱凝露报警感应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变电站机构箱凝露报警感应板,包括单板凝露传感器,所述单板凝露传感器由铝基板构成,在所述铝基板的表面设有氧化绝缘层,在所述氧化绝缘层上设有迷宫型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变电站机构箱凝露报警感应板采用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和亲水性的大面积铝基板构成,在电控柜内工作时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和亲水性,保证了在实际应用中的表面可靠结露,克服了传统玻璃钎维基板的传感器表面温度高、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铝基板表面氧化处理形成的氧化绝缘层以及在氧化绝缘层上设有迷宫型电路,能够能够保证报警的及时性及可靠性,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安徽海美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安徽海美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8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端技术的远程核磁共振运维平台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机械手调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