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硫的氯化氢溶液中获取氯化氢水溶液及制备碱·盐酸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38969.0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怡红;姚倩;魏来;齐金旭;曹万宝;王雪娇;钱坤;姚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7/07 | 分类号: | C01B7/07;C07D223/16;C07D213/18;C07D211/06;C07C229/26;C07C22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郑立发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氢水溶液 氯化氢溶液 盐酸盐 高纯度氯化氢 二氧化硫 制备 盐酸盐产品 碱类物质 亚硫酸根 高纯度 含硫量 碱反应 产率 去除 水解 沉淀 过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含硫的氯化氢溶液中获取氯化氢水溶液及制备碱·盐酸盐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含硫的氯化氢水溶液,通过氧化、沉淀、过滤,即得到氯化氢水溶液;然后将该氯化氢水溶液与碱反应,蒸去多余的水分,即制得碱·盐酸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氯化氢溶液中的二氧化硫及其水解后的亚硫酸根,制得高纯度氯化氢水溶液,且该高纯度氯化氢水溶液可以进一步与碱类物质反应制得碱·盐酸盐产品。其中高纯度的氯化氢溶液中含硫量按二氧化硫质量分数计小于0.1%,碱·盐酸盐的产率大于95%,纯度大于9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硫的氯化氢溶液中获取氯化氢水溶液及制备碱·盐酸盐的方法,属于含硫的氯化氢溶液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和氯化氢混合尾气通常采用水洗工艺来分离氯化氢,由于二氧化硫在水中也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故很难采用物理的方法彻底除掉氯化氢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硫及亚硫酸根离子。制成的盐酸产品因纯度低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甚至只能中和后作为废水处理。
专利申请号为CN 204447711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分离装置,具有分离塔、负压罐、盐酸罐、反应塔、碱液罐、分离塔顶部具有顶部混合气体或混合溶液入口,塔顶气体出口,上部有降膜吸收装置,中部有加热装置,下部有盐酸收集槽和酸液出口;塔顶气体出口排出的气体被负压罐收集,后进入反应塔,与碱液中和形成亚硫酸钠。该方法中通过物理加热使盐酸作为成品酸出售不能除尽盐酸中的二氧化硫,且作为成品酸附加值不高。
专利申请号为CN 101121094的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氯亚砜用于氯化反应中尾气的处理方法,通过控制水的用量,用水对尾气中的氯化氢进行二级吸收,第一级吸收得到氯化氢含量接近饱和并含少量二氧化硫的浓盐酸;第二级吸收:用水对第一级吸收后的尾气进行第二级吸收,得到含少量氯化氢和少量二氧化硫的稀盐酸;经过上述二级吸收处理后,用碱或碱水进行第三级吸收,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得到较纯的亚硫酸钠水溶液。该方法中对一级吸收后的浓盐酸进行二氧化硫脱除不完全,经二级水洗,能耗高,不经济,且工艺路线复杂,不利于工业操作。
专利申请号为CN 201010165299.8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硫的氯化氢净化处理方法,采用氯气对含二氧化硫的氯化氢气体或水溶液进行净化处理,采用氯化亚铁来吸收多余的氯气,步骤上涉及到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二氧化硫吸收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氯气吸收塔,且生产出的盐酸中含有硫酸,这样的盐酸产品在工业化的使用上具有局限性,且工艺路线复杂,不利于该工艺的普及。
综上,如何在降低环境压力的同时,对含硫的氯化氢的溶液进行分离和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是该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含硫的氯化氢溶液中获取氯化氢水溶液及制备碱·盐酸盐的方法。该方法旨在解决水洗分离氯化氢和二氧化硫混合气体中氯化氢因纯度低得不到合理利用的问题。本发明不但可以制得高纯度氯化氢水溶液,而且该高纯度水溶液可以与碱反应制得高附加值的碱·盐酸盐产品。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含硫的氯化氢溶液中获取氯化氢水溶液及制备碱·盐酸盐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含硫的氯化氢水溶液,通过氧化、沉淀、过滤,即得到氯化氢水溶液;然后将该氯化氢水溶液与碱反应,蒸去多余的水分,即制得碱·盐酸盐。
作为优选:
所述含硫的氯化氢溶液中,按质量分数计,二氧化硫的含量占0.1%-6%,氯化氢的含量占20%-40%。
所述氧化采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次氯酸、氧气或臭氧等。
所述沉淀采用的试剂为能够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沉淀的盐类物质。优选,所述盐类物质为氯化钡或氯化钙。
所述碱包括有机胺、氨基酸和含氮杂环类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8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