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0455.9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9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崔世强;李光顺;刘康;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0 | 分类号: | E04G21/10;E04G2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筋 预制件本体 板筋 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控制 置放空腔 砼预制件 十字形凹槽 插入口 支撑柱 面筋 板厚 放入 下端 双层钢筋 左右两侧 楼板 保护层 抬起板 预制件 上端 分隔 支撑 种板 侧面 | ||
1.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它包括高度与楼板厚度一致的预制件本体(1),在预制件本体(1)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板面筋的十字形凹槽(11),所述十字形凹槽(11)的开口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本体(1)为一个四棱柱体或上端小、下端大的四棱台,在预制件本体(1)下端设有一个用于放置板底筋的底筋置放空腔(12),所述底筋置放空腔(12)将预制件本体(1)的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相联通,并将预制件本体(1)的下端分隔为四个支撑柱(13);在预制件本体(1)下端、预制件本体(1)的四个侧面均设有一个底筋支撑块(14),所述底筋支撑块(14)的其中一端与该侧的一根支撑柱(13)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同一侧面的另一根支撑柱(13)之间有间隙,形成一个与底筋置放空腔(12)相联通的底筋插入口(15),其中,左右两侧的底筋插入口(15)两两对应设置,前后两侧的底筋插入口(15)两两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本体由混凝土或钢板或塑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凹槽(11)由深度相同的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组成,且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相互垂直并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凹槽(11)的槽底呈弧形或U形,且十字形凹槽(11)的槽底距预制件本体(1)顶面的距离适配于板面保护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筋置放空腔(12)下端延伸至预制件本体(1)底部并与所有底筋插入口(15)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底筋支撑块(14)均垂直固定在支撑柱(13)一侧,并与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筋置放空腔(12)的上端靠近十字形凹槽(11)的槽底,底筋置放腔(12)的高度为预制件本体(1)高度的至少三分之一。
8.一种板厚及板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砼预制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楼板厚度和板筋设计位置采用CAD制作预制件图纸,并根据图纸在工厂预制;S2,将预制件装运到施工现场;S3,根据楼板面积均匀摆放预制件;S4,逐一安装预制件,安装时,在板面钢筋交叉处先局部提升板面钢筋,使板面钢筋与底筋之间留出一个放置预制件的操作空间,将预制件下端的底筋插入口(15)对准底筋所在位置,并同时下移预制件,使底筋从底筋插入口(15)处进入到底筋置放空腔(12)内,并放置在底筋支撑块(14)上,然后再移动预制件,使底筋置于底筋置放空腔(12)的中部,最后,将预制件安放于模板上,同时下放板面钢筋,调整预制件位置,将预制件上端的十字形凹槽(11)对准板面钢筋交叉处,使面筋置于预制件上端的十字形凹槽(11)内,安装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04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