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用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1586.9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6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伟;郝天翔;邓甜甜;林谦;王彦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D3/02 | 分类号: | A24D3/02;A24D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弘广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9 | 代理人: | 向用秀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用微丸 制备 方法 及其 卷烟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用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填充剂,混合均匀,缓慢加入粘合剂,在高速湿法制粒机中搅拌0.5‑1h后得到湿物料;(2)将步骤(1)中的湿物料经挤出、滚圆和干燥后制得空心丸:(3)将阿拉伯胶用50‑80℃去离子水溶解,配制成20‑30%阿拉伯胶溶液;然后将香基缓慢加入,乳化2h后制得包衣液:(4)将步骤(2)得到的空心丸置于包衣锅中,按空白丸:包衣液=1∶1‑5的重量比加入步骤(3)得到的包衣液,经热空气干燥后在丸芯表面形成衣膜,得到烟用微丸,本发明将制得的烟用微丸添加到卷烟滤棒中,在卷烟滤嘴中添加使用,当卷烟主流烟气通过时香味物质随之释放,从而达到滤嘴加香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烟加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用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烟草的广泛流行是一个对公众健康具有严重后果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吸烟与健康问题是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由于吸烟消费者众多,全面禁烟暂时无法实现,降低卷烟烟气对人体的危害性就成为缓解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很多在卷烟滤嘴中添加的减害材料得以开发与应用,但其中很多减害材料的原料包含化工材料,长期大量使用,在减少卷烟烟气危害的同时,又可能对人体产生新的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烟草行业都通过持续降低卷烟烟气中焦油含量来降低卷烟烟气危害,但焦油的持续降低,也使得传统卷烟的香气与吸味不断变淡,难以达到消费者的要求,为此,需要进行适当的香味补偿。目前,应用于卷烟中的加香技术众多,如烟丝加香、成形纸加香、卷烟纸加香、包装材料加香和滤嘴加香等。其中滤嘴加香是一个重要的卷烟加香技术,即在滤嘴中加入一定量的香精或香料,使之在卷烟燃吸过程中释放到主流烟气中,滤嘴加香可改善吃味突出特征香味,不但补偿效果更直接,而且避免因燃烧产生可能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影响的物质。
在卷烟滤嘴中添加香精香料的方法,一般是在滤嘴中加入富有香精的香线,但其存在香精滞留时间短,香烟保质期短,香精释放不均匀,另外是将烟用香精胶囊化,在滤嘴中国添加香精爆珠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即可延长香精的保留期,又能避免烟丝燃烧而使香精变质的缺点,但是烟用爆珠技术一般将水溶性香精或油性香精包裹在胶囊内,加入到滤嘴中,在收到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被捏破释放出里面的香精,这样方式一个是香精的释放速度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存在前期香精的释放量较大,而后期口感较差的缺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香精的释放适中,且方便存放的香精微丸。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烟用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能够将香基与阿拉伯胶结合形成包衣液,喷涂在空心丸的表面,使香基以固体的形式存在,能够改善卷烟抽吸的感官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烟用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填充剂,混合均匀,缓慢加入粘合剂,在高速湿法制粒机中搅拌0.5-1h后得到湿物料;
(2)将步骤(1)中的湿物料经挤出、滚圆和干燥后制得空心丸:
(3)将阿拉伯胶用50-80℃去离子水溶解,配制成20-30%浓度阿拉伯胶溶液;然后将香基缓慢加入,乳化2h后制得包衣液:
(4)将步骤(2)得到的空心丸置于包衣锅中,按空白丸:包衣液=1∶1-5的重量比加入步骤(3)得到的包衣液,经热空气干燥后在丸芯表面形成衣膜,得到烟用微丸。
其中,述填充剂包括为乳糖、微晶纤维素、淀粉两种或两种以上,且乳糖:微晶纤维素:淀粉的比例为:1-4:1:4:1-2。
其中,所述粘合剂为水或乙醇溶液,相对于200重量份的填充剂的总用量,所述粘合剂的用量为280-320重量份。
其中,所述香基为奶香香基,所述阿拉伯胶:奶香香基和去离子水重量比为1-4:1:4: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波顿香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15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硬碳、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下一篇:一种物料悬浮循环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