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缸杆头的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1661.1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2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强;胡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双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76 | 分类号: | B21K1/76;B21J5/00;B21K2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王涵江 |
地址: | 213167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锭 加热 锻造 加热炉 油缸杆头 制造工艺 弧形槽 放入 终锻 模具 工艺步骤 弧形头部 缓慢冷却 生产效率 电液锤 油压机 杆头 冒口 水口 下料 液锤 冷却 切除 配合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缸杆头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下料:对钢锭切除水口、冒口;(2)第一次加热: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钢锭放入加热炉,并在1120~1280℃下加热6~8小时;(3)第一次锻造:用油压机对经步骤(2)加热后的钢锭进行锻造,始锻温度1120~1280℃,终锻温度800~900℃;(4)第二次加热:将经步骤(3)锻造后的钢锭放入加热炉,并在1120~1280℃下加热6~8小时;(5)第二次锻造:用电液锤配合带弧形槽的模具对经步骤(4)加热后的钢锭进行锻造,始锻温度1120~1280℃,终锻温度800~900℃;(6)冷却:让经步骤(5)锻造后的钢锭缓慢冷却得到杆头。本发明通过电液锤与带弧形槽的模具配合加工出弧形头部,取消了原先的铣销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缸的活塞杆的制造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杆的杆头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钢水经盛钢桶注入铸模凝固形成钢锭。钢液在炼钢炉中冶炼完成后,必须铸成一定形状的锭或坯才能进行加工。用铸模铸成钢锭的工艺过程简称为铸锭。
钢锭至今仍是轧钢生产的主要原料。钢锭质量的优劣、锭型的状况以及其重量大小对轧钢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轧钢生产中除各类初轧机可选用钢锭作原料外,一些特殊用途轧机、部分中厚板轧机也用钢锭为原料,我国不少地方中小企业的开坯机成品轧机也选用小钢锭作原料。钢锭选择的内容主要是正确地选择钢锭种类、它的重量以及断面形状和尺寸大小。
目前油缸上活塞杆的杆头通常先将钢锭加热,然后用油压机、电液锤进行锻造,最后将锻件的头部铣销出圆弧面,从而得到杆头成品。现有技术在加工圆弧面时采用铣销,部分原材料以切屑、碎屑的形式排出,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通过铣销加工杆头的圆弧面部分,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为此提供一种节省原材料的油缸杆头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缸杆头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下料:对钢锭切除水口、冒口;
(2)第一次加热: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钢锭放入加热炉,并在1120~1280℃下加热6~8小时;
(3)第一次锻造:用油压机对经步骤(2)加热后的钢锭进行锻造,始锻温度1120~1280℃,终锻温度800~900℃;
(4)第二次加热:将经步骤(3)锻造后的钢锭放入加热炉,并在1120~1280℃下加热6~8小时;
(5)第二次锻造:用电液锤配合带弧形槽的模具对经步骤(4)加热后的钢锭进行锻造,始锻温度1120~1280℃,终锻温度800~900℃;
(6)冷却:让经步骤(5)锻造后的钢锭缓慢冷却得到杆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加热炉在放入钢锭后经7.5~8.5小时逐渐升温至1120~128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所述模具的弧形槽与杆头的头部的弧形面匹配,所述模具安装在电液锤的工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1200℃,加热时间为7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始锻温度1200℃,终锻温度8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加热温度为1200℃,加热时间为7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始锻温度1200℃,终锻温度850℃。
进一步地,所述油压机的最大镦粗力大于等于2000吨,所述电液锤的最大镦粗力大于等于5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双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双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1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